【文匯網訊】從釣魚台主權爭議到菲律賓公務船槍殺台灣漁民,再度凸顯兩岸關係的重要性。台灣師範大學東亞系助理教授邵軒磊接受中評社訪問時表示,日本、菲律賓都在防著中國,日本更是實際執行「中國包圍網」策略,所以在兩岸之間製造間隙。
邵軒磊,台灣政治大學東亞學系博士,台灣新興青年學者之一,曾參加兩岸青年學者論壇、美國哈佛大學費正清研究中心訪問學人、日本東京大學博士後研究;專長中日外交關係史、日本知識社會史、中國近現代政治。
據中評社報道,菲律賓公務船槍殺台灣漁民事件,邵軒磊指出,嚴格講,美國還沒出牌;最近台灣在島鏈的東邊加強護漁,中國大陸在島鏈西邊、也就是南海海域巡弋護漁,夾在中間的菲律賓馬尼拉自然有兩岸聯手的疑慮,所以需要美國幫忙撐腰,這給了美國重返最好的理由。台灣強調這是台菲之間的事情,表示不與大陸聯手,就是避免讓情勢複雜化,所以從這角度看,台菲和解未來應是指日可待。
他表示,朝鮮近日來連續試射短程飛彈,距離較上次為短,當然是挑釁、實力的展現,但又給人克制的印象,有如在玩「俄羅斯輪盤」,測試美日韓等國的底線;但最近要注意兩件事,一是安倍晉三的特使訪問朝鮮,過去都是美國去串連韓國、日本,中國大陸去串連朝鮮,然後再美中、美俄,這次是日本繞過美國、韓國,直接聯絡朝鮮。
他分析,日本其實是在執行中國包圍網策略,從客觀情勢來看,美中現在是比較需要對方的,套句大陸的話講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這種現象短期內是不會改變的。日本狀況不同,日幣不斷貶值,在中國的投資愈來愈吃力,所以要尋找可以替代的國家;安倍上台後與重要幕僚、內閣成員先後造訪中國周邊主要國家,先不論日本是否真的要把中國當敵人,就經濟市場與投資、資源等三個角度來看,日本已經在做與中國分離的準備,替代國就是中國的週邊國。
他說,外界指日本右傾,應該說日本社會正在產生右傾的土壤,大多數的日本人對二次大戰後的歷史相當冷漠,因為日本高中歷史教科書對軍國主義的發展歷史略而不提,二次大戰後的描述也很少,加上中日釣島主權、日韓獨島主權等爭議讓日本人覺得受壓迫,日本民眾反而容易受民族主義的煽動,這反映在選票上,所以安倍會大勝。可是日本人對歷史的冷感在鄰國看來,就是對歷史的不尊重。
他指出,日本人自認在國際上援助、捐款很多,非常活躍,卻非正常國家,所以日本很多主流政黨認為修憲恢復軍隊、有宣戰權、指揮權只是恢復正常國家而已;部分日本人認為,世界二次大戰日本並非侵略國,而是認為是要把白人趕出亞洲,去幫忙中國人、東亞國家,所以只認知到遭同盟國的轟炸、原子彈爆炸的悲慘;政治人物參拜靖國神社只是表示愛國,東京與外界質疑日本恢復軍國主義,確實有認知差異。
台日簽署漁業協議,大陸學者質疑台灣間接出賣釣島主權。邵軒磊表示,協議第3條明訂不影響台日對釣島主權的主張,平心而論是擱置主權爭議;但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曾親口講過,這是要在中台之間製造間隙;可見日本也感受兩岸聯手保釣的壓力,未來台日漁業委員會將會討論如何共管;共管的定義、形式為何是技術性問題,魔鬼就藏在細部裡面,看台灣如何因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