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今年5月中旬,位於德國卡爾斯魯厄的德國聯邦法院裁定,谷歌搜索的「自動填充」功能「含有誹謗性搜索提示」,谷歌應刪除誹謗性搜索提示,以保護個人權利。
據新華網報道,判決公佈後,谷歌表示「失望和吃驚」。但判決受到德國輿論的歡迎,認為它保護了個人名譽等權利。
聯邦法院「翻案」
谷歌搜索的「自動填充」功能是指,用戶在輸入搜索詞時,搜索文本框下方會自動顯示與搜索詞相關的詞彙供用戶選擇,這可以加快輸入速度、改善用戶體驗。
去年,德國一家保健品與化妝品網絡銷售公司的創始人,在谷歌搜索文本框鍵入自己名字時,發現文本框下方會自動顯示「山達基教」和「欺詐」等詞彙。這名企業家認為,該提示侵犯個人權利、有損企業聲譽,於是在德國科隆將谷歌告上法庭。
位於科隆的州級高等法院去年5月駁回原告的起訴,認為谷歌基於詞彙出現頻率給出搜索提示並無不當。然而,出於保護個人權利的考慮,聯邦法院推翻了州級法院對此案的裁決。
聯邦法院裁定,搜索引擎「自動填充」功能原則上沒有問題,但如果有人指出某項搜索提示侵犯其權利或損害其名譽,搜索引擎運營商有責任刪除涉及侵權言論,並對再次侵權進行賠償。
聯邦法院在判決書中說,「一般來講,搜索引擎運營商沒有義務針對可能的侵權,提前檢查通過軟件自動生成的搜索建議;只有在得知侵犯個人權利後,才須對此負責」。調查顯示,本案原告與「山達基教」並無關聯,且並未因欺詐受到指控或調查。
自辯了無新意
谷歌方面似乎刻意淡化5月中旬的判決結果。該公司對此次遭遇不利裁定除了表示「失望」,沒有新的辯解。
這家總部位於美國加州硅谷的企業在德國的發言人凱·奧伯貝克在宣判後說,谷歌對聯邦法院當天所作裁定「失望和吃驚」,對法院認定谷歌要對搜索文本框內出現誹謗性內容負責的觀點「無法理解」。
這名發言人重複了被告先前發表的論點,即「谷歌不應該為『自動填充』的字串承擔法律責任,因為那是由算法依據搜索頻率作出的預測,不由谷歌自己作出。我們正等待(法院裁定)書面論據,用以仔細審核這項裁定」。
同時他也表達某種「寬慰」,原因是聯邦法院沒有禁止谷歌在德國提供「自動填充」功能。
與此形成對比的是,判決結果受到德國輿論普遍歡迎,被認為具有里程碑意義。
漢堡數據保護專員約翰內斯·卡斯珀對媒體表示,聯邦法院的判決並非針對某一具體案例。如果聯邦法院支持州高等法院先前的裁決,那麼個人在遇到不願看到的搜索提示時幾乎無能為力。他認為,「這關乎個人以什麼方式去影響網絡公司使用個人數據」。
搜索提示「中性」?
此案的一個關鍵是,在谷歌搜索提供「自動填充」時,所提示的詞彙是否像它所聲稱的那樣由搜索頻率生成,為「中性」?
在法庭場合和技術層面,谷歌迄今沒有公開全部「自動填充」的算法要素,也不足以證明這家企業對此發揮「中性」作用。有人注意到,一些情況下在受到投訴後,谷歌搜索文本框內原先「自動填充」的字串不再出現,表明這家企業確有可能進行某種人為干預。
而德國博默特律師事務所互聯網問題專家馬丁·捨費爾認為,谷歌在美國也有著嚴格的自我審查,以避免特定搜索結果。這似乎也表明它可能干預搜索結果。
德國聯邦法院裁決公佈後,《法蘭克福評論報》數碼編輯約納斯·農嫩曼以「侮辱自由的終結」為題撰文說,谷歌的搜索提示可能源於某個媒體的錯誤報道、一個未經核實的讀者評論,也可能來自競爭對手的抹黑。一些有錢人甚至可以培訓專人,控制谷歌的搜索提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