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網記者 虎靜 安順報道】為傳承和保護素有「中國戲劇活化石」之稱的安順地戲文化,9月1日,2013安順「陶宮杯」地戲大賽在安順市陶宮村拉開帷幕。值得一提的是,參加此次地戲大賽的比賽隊伍主要以農民為主,年紀最小的只有六七歲,最大的已達81歲。
開幕式當天,陶官村村中心的中心廣場上已經是一片熱鬧景象,來自安順各地的地戲參賽團紛紛從四面八方匯聚於這座小村子中,進行為期三天的地戲冠軍角逐。據主辦方介紹,參加此次地戲大賽的38支隊伍大多由各鄉鎮自發組織,參賽演員均以農民為主,年紀最小的只有六七歲,最大的已達81歲。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大賽還設置了女子組和少兒組比賽,他們將同29支男子組同台競技,角逐獎項。
馮明芬是西秀區大西橋鎮吉昌女子地戲隊的成員,能夠代表村裡來參加本次地戲大賽,馮明芬顯得很開心,她向記者展示了插在頭上的野雞翎、戴在腦頂的誇張面具、用來遮臉的青黑面紗和背在背上的五彩戰旗。該地戲隊領隊胡德鵬介紹,地戲講究嘴、手、腳一起並用,並且要對歷史特別熟悉,所以對於年輕人來說很難學,但是憑著村民們的熱愛勁,最後10多人還是學會了,並組成了這個比賽團隊,參賽的目的只是想將這一古老傳統戲劇傳承保護下去。
據悉,地戲是流行於貴州省安順市屯堡人之間的地方戲,其產生與明初來自安徽、江蘇、江西、浙江、河南等地的安順屯軍有關。據《續修安順府志》記載,屯堡人最初跳地戲是為了「藉以演習武事,不使生疏,含有寓兵於農之深意」。2006年安順地戲被列入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擁有600多年歷史的地戲被譽為「中國戲劇活化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