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人民政協專刊記者 王曉雪、何凡、凱雷16日電】關愛抗戰老兵是民革中央的重要工作之一。從民革中央到諸省基層支部,尋找抗戰老兵,關愛抗戰老兵,一系列落到實處的活動贏得強烈反響。「我們要將這件事放在一個民族的良心,歷史的責任高度來認識。」鄭建邦強調,這些老兵有的現在生活狀況不是很好,「在他們生命的最後一程,我們代表社會,代表人民把他們扶助好,這是對歷史的交代,也是對社會的交代。」
民族良心 歷史責任
今年《團結報》以《湖南常德「1+1」結對救助抗戰老兵》為題在頭版位置報道民革湖南省委扶助老兵的活動,引起鄭建邦的關注。作為石門籍抗日名將鄭洞國的長孫,鄭建邦特意委託專人代簽結對承諾書,關愛扶助家住石門縣磨市鎮巖塌村的抗戰老兵鄭相邦。
鄭建邦說,民革中央主席萬鄂湘非常重視老兵問題,「他上任伊始就大力推動要轉變作風,說短話、開短會,不搞形式主義;另一方面,要密切聯繫群眾,作為民革要多做一些扶助弱勢群體的工作。」
為此,民革中央近期向中央國務院提出一系列建議,例如對農村的弱勢群體進行司法援助和生活幫助,並建議政府在政策法規和具體措施上給予幫助;而民革也長期關注與民革有聯繫的、黃埔軍校的老人,一直為此而諫言並行動。
各地齊行動 「年薪」助老兵
各地民革紛紛響應中央的號召,湖南民革動員全省黨員定點到人,每月與老兵通電話和看望,發放救助款。鄭建邦說:「長沙共有93位健在老兵,民革湖南省委聯合深圳龍越慈善基金會等社團,每年給每人1萬元,長沙以外的則給3000至4000。」
雲南民革的工作還專門成立影視公司,拍攝紀錄片《最後的老兵》,留下大量寶貴的歷史鏡頭。鄭建邦告訴記者:「在做這項工作的過程中,已經有好幾位老兵離開,萬主席特別要求以搶救歷史的態度來做這項工作。」
鄭建邦透露,民革中央正準備成立博愛基金會,該基金會的重要使命之一就是救助老兵,也包括黃埔軍校生活困難的老兵。此外,基金會也將對貧困地區群眾進行醫療扶助,並提供教育設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