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首頁 > 即時新聞 > 即時香港 > 正文
【打印】   【評論】   【推薦】  【關閉】  

內地花費高 港老人被迫返港養老


http://news.wenweipo.com   [2013-10-14]    我要評論

【文匯網訊】在內地CPI指數一路飆升,在港幣越來越「不值錢」的情況之下,部分早年間返回內地養老的香港跨境老人已積蓄見底,囊中羞澀。近年一些跨境老人陷入困境,最後不得不返港入住政府老人院「蝸居」。

據南都報道,「我2006年到內地工作,100元港幣能換108元人民幣,在香港喝早茶要幾十塊港幣,在內地只要10元左右人民幣。如今100元港幣只能換79元人民幣。當年是香港人跑到深圳來買菜、做衣服、買日用品,現在反過來了。」

過了一個多甲子,好像一切又回到了原點。上世紀四五十年代,他們為了生存,背井離鄉,來到香港「挨世界」;十幾二十年前,他們帶著當時相對豐厚的積蓄,和「物價低、港幣值錢、空氣好、住房寬敞」的頤養天年美夢迴到內地故鄉養老。

如今時過境遷。人民幣升值、港幣貶值、內地房價物價一路飛漲,而在內地養老的香港老人卻無法享受兩地福利,年邁體弱多病,生活日益拮据,如同一個輪迴,他們又再次為生活所困,為了活下去,只能無奈地再次踏上返港之路。

回流

無奈回香港「蝸居」

昨日重陽節,但今年80歲的港人陳婆婆卻充滿無奈和失落地跟南都記者說,「還有三五天我就要被送走去老人院了,但那有什麼辦法,我也只能回去了。」

「港人北上」還沒散去,「港人回流」已經暗流湧動。在內地CPI指數一路飆升,在港幣越來越「不值錢」的情況之下,部分早年間返回內地養老的香港跨境老人已積蓄見底,囊中羞澀,這迫使他們不得不對自己的晚年生活再做打算,近年一些跨境老人陷入困境,最後不得不返港入住政府老人院「蝸居」。

照顧陳婆婆已近5年的劉先生告訴南都記者,陳婆婆是他二叔的姐姐,年輕時在香港打拼十多年的陳婆婆退休後毅然選擇回到東莞養老。幾年前由於陳婆婆開始經濟拮据,又無兒無女,沒人照顧,自己心生憐憫,便決定一力承擔起了贍養和照顧老人的責任。但如今老人的吃、住、醫療費和聘請護工照顧的費用一個月需花費近5000元人民幣,病重一住院就要花費上萬元的醫療費。

劉先生無奈地說,在內地養老的陳婆婆,無論是內地或是香港的福利她均享受不到,所有問題只能自己解決,「壓力確實大,我也有自己的父母和家庭,實在是有心無力了,所以只能找工聯會協助,希望她回到香港,起碼港府能安排老人院,有人照顧起居,在香港她的病也能得到系統醫治。」

難料

養老積蓄10年用完

那麼對於他們本人來說,究竟當初為何要離開香港?如今又是如何被迫走上回流之路的?陳婆婆回憶,10多年前她帶著僅有的積蓄回到她曾經的故鄉東莞打算安享晚年,當年她算過一筆賬,即使當時「移民」內地後就不能享受香港政府的「生果金」(長者津貼),以內地當時的物價和匯率的差值已足夠彌補這一的損失。

但世事難料,正如早前曾有在深圳養老的香港老人所說,「原本計劃好夠30年的養老積蓄,現在10年就已經用完了」,從三四年前開始,物價飛漲、匯率升高,這讓陳婆婆的積蓄也越來越不禁用,而雪上加霜的是,自己又患上了糖尿病,身體也越來越差,導致生活無法自理。「如果可以選擇,我也不想回去,離開香港那麼多年,完全沒有認識的人,香港對我來說已經很陌生了。」陳婆婆囔囔自語道。

香港工聯會內地服務中心副主任邵建波告訴南都記者,對於大部分如今在內地養老的港人來說,早年前「北上」離開香港回到內地,都是一種「落葉歸根」的歸屬,「畢竟這些老人許多都是上世紀四五十年代,一心為了謀生,挨世界才被逼無奈到香港打拼,到老來,他們也都希望能回到故鄉,落葉歸根,安享晚年」。

輪迴

老來再返港求活路

而如今,被經濟困擾的他們,人生似乎又走回上一個輪迴———為了生存,又被迫離開家鄉「南下」香港。幾乎所有回流老人的情況都印證了邵建波推測導致回流的兩個主要原因:物價飆升,令早年北上養老的香港長者耗盡積蓄;病患纏身,無福利政策扶持,加之又無親友照顧,只好回流返港求醫和尋覓「蝸居」。

尤其是生活在深圳的大量香港老人,已經明顯感覺到經濟上的壓力,尤其是一些日用消費品,折成港元價格比香港還高。這時,他們才發現世界變化太快,已完全不是他們當初想像的樣子。邵建波說,「就不說太遠,我2006年到內地工作,當時100元港幣能換108元人民幣,在香港喝早茶要幾十塊港幣,在內地只要十元左右人民幣,在內地的生活成本僅為香港的約1/3。如今匯率一路飆升反超,現在100元港幣只能換79元人民幣,當年是香港人跑到深圳來買菜、做衣服、買日用品,現在反過來了,深圳人都愛到香港買東西了。」

邵建波告訴南都記者,對於大部分回流香港的跨境老人來說,如果有選擇,自己本身都是非常不願意回香港的。畢竟他們離開香港多年,在香港已無親無故,如不是被迫於無奈,他們再難都寧願在內地過完僅有的年歲。邵建波說,但由於積蓄耗盡、無福利和政策扶持,許多老人又沒人照顧,為了能生活下去,他們只能踏上返港之路,而大部分回去後,都只能被港府安排到老人院「蝸居」。

廣東計劃

有好過無,但幫助不大

但最近對於這些打算跨境養老的港人來說,似乎看到了一絲曙光。儘管港府沒有跨境港人回流養老的具體數據,但關於港人在內地養老的情況卻一直是港府關注的焦點。今年10月1日,港府正式開始實施「廣東計劃」,目的是讓選擇移居廣東並符合申請資格的香港長者,無須每年回港定居60天,也能領取香港政府派發的每月1135元港幣高齡津貼(香港稱之為「廣東計劃」)。

截止至10月5日,港府已收到約1.3萬份申請,而社會福利署也已面見了200多名申請「廣東計劃」的長者。

對於「廣東計劃」的推出,香港工聯會內地服務中心副主任邵建波也信心滿滿,他認為,計劃的推出對這些在內地養老的香港老人家來說肯定是一件好事,「這從我們接獲協助回流數據上可以看出,從今年後半年開始,回流老人的數據沒有增長的局勢,開始慢慢恢復平穩」,但是他也指出,「一千多塊港幣,也只等於900元左右的人民幣,實際上對他們幫助不大。」

港府推出「廣東計劃」,預計將對「港人北上」,和已在或計劃在內地養老的港人有促進和幫助作用,同時,可助於穩定和抑制此前幾年出現的「回流養老」潮暗湧的現象。

居港老人

港府漸完善安老體系

「看看內地消費水平和房價,再看看香港的,現在的差距基本很微小啦,而且在內地還要面對匯率的差額,很多時候反而更不划算。」今年68歲的港人趙女士一直在香港生活,她表示,由於物價上漲,自己已有親友放棄原本在廣東的安老生活,回到了香港。「其實選擇在哪裡養老,第一就是方便安全,第二就是成本低廉,這個是大多數人會考慮的,還有一些人是為了和自己的親友在一起。」

「我沒有計劃回內地養老,雖然消費水準低,也有津貼,但是家人都不在那邊,這樣還有什麼意思?」趙女士說,如果以後在內地生活的成本越來越高,估計會有很多老人會選擇再度回港養老的,如果港府在對於高齡人士的公屋供給充沛,醫療保障設施良好,老人們就近選擇的可能性很大。

打開港府的相關網頁,不難發現除了廣東計劃外,港府還針對安老服務推出了其它措施,包括不久前開始試驗的長者小區照顧服務券試驗計劃,增加小區照顧服務名額,以及為長者及殘疾人士提供的公共交通優惠等,不難發現,除了內地養老的成本在不斷上漲,港府越來越多地投入資金完善安老體系,也是不斷有港人回港養老的一個重要因素。

數據

回流有增長趨勢

為了服務在內地生活的香港居民,香港工聯會自2004年起在廣州、深圳等地成立了多家內地咨詢服務中心。僅據深圳咨詢服務中心統計數據顯示,近年向該機構查詢回港老人的情況也不斷增多:2011年為57宗,2012年增長至128宗,2013年1-7月累計已有252宗。

香港工聯會內地服務中心副主任邵建波向南都記者透露,「自2006年,在我來內地工作的7個年頭裡,2011年僅廣州、深圳、東莞三個工聯會的內地服務中心一年內就成功幫助超過200個原在廣東居住的老人回流香港養老,達到歷年來的高峰。」

工聯會香港立法會議員黃國健也曾透露,「工聯會五個內地中心每年均收到不少這類長者求助,需要協助他們回港生活,2012年,工聯會就已護送57位長者回流,而2013年首6個月已護送43位長者回流」。

但究竟近年有多少跨境老人回流香港養老的呢?南都記者前後向港府新聞處、統計處、勞工及福利局以及入境處進行了查詢,得到的回應均為:「暫無這方面的統計數據」。據港府工作人員透露,由於港人回港入境處和港府不會詢問其入境意圖和原因,加之從入境逗留時間上也無法準確判斷其是屬於「回流養老」的範疇還是「回家度假」,因此關於跨境港人回流養老對的數據確實僅從港人出入境數據上無法統計。

另根據港府統計處在2011年年初進行的調查,當時在廣東居住或長期逗留的65歲以上香港老人大約有46000名,中山、廣州、東莞、深圳是居住最多的城市,其中深圳就有6100位。

      責任編輯:晨彥
雙非父母悔赴港產子:孩子上學難      [2013-10-14]
港紀念二戰捐軀英烈 梁振英出席      [2013-10-14]
港府未接獲菲律賓司法部部長週一來港消息      [2013-10-13]
本港今發生逾40宗山火 焦味過境      [2013-10-13]
葉劉淑儀:望中央助解決菲人質事件      [2013-10-13]
港新移民遭歧視 平機會關注      [2013-10-12]
港特首否認放下人質事件遭菲矮化      [2013-10-12]
梁振英會見馬尼拉人質事件倖存者      [2013-10-11]
梁振英再聲明否認人質事件已解決      [2013-10-11]
文科狀元離開港大 復讀考北大      [2013-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