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文匯網為首頁 | 關於文匯報 | 文匯報PDF版 | | 簡體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地方聯播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青春版《牡丹亭》角逐文華獎 驚艷孔孟故里


http://www.wenweipo.com   [2013-10-20]
放大圖片

青春版《牡丹亭》演出劇照 於永傑攝

【香港文匯網 記者於永傑 山東20日電】10月18日、19日,由蘇州昆劇院精彩演繹的青春版《牡丹亭》(精華本),在山東濟南省會文化藝術中心上演,這是該劇參與第十屆中國藝術節、衝擊文化大獎的參評演出。也是其首次走進孔孟故里。兩場演出中,3400多名觀眾使得三層的劇場座無虛席。觀眾被該劇認真傳承昆曲經典的精神、精緻的舞美設計以及優雅纏綿的唱做表演所深深感染,兩場演出謝幕時,真可謂掌聲如潮,觀眾紛紛湧向台前,久久不願離去。

此次上演的精華本,是在全本青春版《牡丹亭》的基礎上,精選了其中的《驚夢》、《寫真》、《離魂》、《冥判》、《拾畫》、《幽媾》、《回生》七場。精華本概括了杜麗娘因「情」而由生入死、由死還生的故事梗概。演出時長由全本的三天共九個小時,壓縮到三個小時。符合了現代觀眾的觀賞要求。

精華本對飾演杜麗娘的演員沈豐英,是一個極大的考驗。沒有了《訓女》、《閨塾》等場次的情感鋪墊,青春版直接從唱做繁難的《遊園》、《驚夢》開始,要求演員一上台就要投入到杜麗娘青春期微妙的情感中。而且之後的《寫真》、《離魂》、《冥判》都有大段的唱做表演。沒有了過場戲的間隔,可以說精華本三個小時的演出中,沈豐英只能在巾生表演《拾畫》、《叫畫》時得到短暫休息,對於她來說,精華本也許比全本更吃功。但在此次兩場演出中,沈豐英可謂神完氣足,沒有紮實的功底,很難做到這一點。

精緻細節 感染觀眾

除了演員精湛的表演外,許多觀眾都被該劇對藝術細節的精緻追求所折服。劇中的服裝等採用了傳統蘇繡,比如玉色的桌幔繡上翠竹,清雅之至;主演的服裝避免大紅大綠,皆用素雅色調,唯在《回生》中著大紅斗篷,增強了戲曲的象徵意味;劇中的花神持碧色神幡,其造型像極吳道子的《八十七神仙卷》,營造出神仙的浪漫氛圍。甚至檢場的工作人員都身著青衣羅帽,可以說細節做到了家;劇中音樂除了簫管等傳統民族樂器外,還在花神出場等部分段落加入了大提琴,以其莊重的音色,襯托神話氣氛。尤其是《離魂》中「集賢賓」一曲,伴奏改笛子為洞簫,幽咽的簫聲托著杜麗娘哀怨悲痛的唱腔,繞樑三日。

蔡少華:活態傳承 造就經典

青春版《牡丹亭》自2004年由白先勇先生領銜打造、蘇州昆劇院排演後,至今已演出200多場,50多萬人次入場觀看。這部劇已經成為昆曲的標桿之作,也證明了藝術經典永恆不衰的魅力。蘇州昆劇院院長蔡少華先生稱,青春版《牡丹亭》將這部經典從文本文學變為活的舞台劇,這種「活態傳承」是昆曲保護中最為重要的。通過認認真真復排一部經典,昆曲的劇目、演員、觀眾三大要素都得到了培養和傳承。而蘇州昆劇院正在將這種模式進行複製,除了《牡丹亭》外,該院近年來也正在對《玉簪記》、《西廂記》等十台連台本戲進行整理、復排。蔡少華院長透露,今年年底他們將開排經典大戲《白蛇傳》。

俞玖林:揣摩經典 博納旁收

劇中男主角柳夢梅是演出中贏得觀眾笑聲最多的,男主演俞玖林在《拾畫》、《叫畫》中將一個呆憨、癡情的年輕書生演繹的惟妙惟肖,他對畫中美人所說的「酸話」令觀眾忍俊不禁。《拾畫》、《叫畫》是昆曲巾生的必演戲,俞玖林一直精心打磨著自己的藝術。在採訪中,他說除了《牡丹亭》,目前還在學習揣摩《玉簪記》等連台本戲以及《獅吼記》等折子戲,他認為傳承好這些藝術經典非常重要。對於部分戲曲演員從事影視行業,他坦言自己從未有過這樣的想法,「我不適合影視」。不過他也認為,昆曲可以吸收話劇等劇種逼真的情感表演方式,畢竟戲曲是一門綜合藝術。

此番十藝節演出後,俞玖林馬上又要到徐州、大連等地演出一個多月。他說青春版《牡丹亭》世界巡演這麼多場,他幾乎每場巡演都是飯店、劇院兩點一線,很少到當地遊玩過。「我去北京50多次,至今只去過故宮,連長城都沒去過」。談到昆曲當下的情況,俞玖林稱青春版《牡丹亭》雖然轟動了,但是相比昆曲的藝術份量,全社會對於瑰寶的重視還不夠。同國外觀眾對他們本國經典的重視相比,差距還很大。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地方聯播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