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在經貿特區遍佈全球的當下,古巴也躍躍欲試,敞開大門歡迎來自世界各地的投資。
據第一財經網報道,當地時間11月1日,古巴首個經貿特區在西部港口城市馬裡埃爾(Mariel)正式掛牌成立。此舉被視為古巴近階段來一系列經濟改革政策的最新舉措。
位於首都哈瓦那西部約45公里的馬裡埃爾,地理優勢明顯。早在今年9月,古巴國務委員會主席勞爾·卡斯特羅已簽署「313法案」,批准建立古巴國內首個經貿特區。根據該法案,經貿特區將於今年11月正式成立。
據悉,古巴經貿特區最大的賣點便是各項稅收優惠政策。比如,區域內的外資企業在向海外轉移資金時,不需要支付任何費用。企業所得稅與勞動力稅在前十年免交,投資、銷售以及服務稅在企業入駐園區一年內免交。此外,法案同時規定,百分百外資控股的公司在特區內運作時,合約將從目前的25年延長至50年。
取經中國
佔地約465平方公里的馬裡埃爾特區將優先發展生物技術和醫藥、可再生能源、電信、食品加工、旅遊業和房地產等。古巴政府希望通過吸引外資、推動技術創新和產業集中化,為古巴國內創造更多就業、提高生產力、增加出口,從而推動古巴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早在今年9月底特區還在籌建伊始,古巴外貿和外資部長羅德裡戈·馬爾米耶卡就已把古巴國內首個經貿特區的推介會放在了中國北京。在推介會上,馬爾米耶卡詳細介紹了馬裡埃爾經貿特區的建設情況、發展優勢和相關優惠政策,並邀請有實力、有興趣的中國企業到特區投資。
據悉,特區包括正在擴建的馬裡埃爾港,其中700米長的集裝箱碼頭一期工程將於2014年1月與其他相關基礎設施先期投入運營,可停靠最大運載量8000集裝箱的大中型船隻。其餘工程完工後,碼頭年裝卸量預計將達到300萬集裝箱。
對於經貿特區在國際上的首站推介放在中國,馬爾米耶卡表示:「之所以選在中國,是因為我們擁有長期友好的合作和友誼。」
據古巴國內媒體報道,勞爾此前表示,「建立發展特區考慮了國際和國內經驗」,比如中國經驗。勞爾曾經三次訪問中國,最近一次是在2012年,而其每次訪華行程中都會到訪深圳取經。不過,與其他國家不同,古巴政府為發展特區制定了一套與中國類似的特殊的勞動制度,即工人需按勞取酬,質量為先,而且不排除支付更高工資和以外匯支付的可能性。
觀望氛圍濃厚
與古巴政府高調的宣傳推介相比,國內外投資者對於古巴國內首個經貿特區的發展依舊持觀望態度,甚至不乏唱衰之聲。在投資者看來,最大的阻礙便是美國對古巴長達五十多年的貿易禁運令。
不少分析師坦言,美國的貿易禁運令不消除,經濟特區的效應有限。與古巴毗鄰的牙買加、海地、多米尼加共和國早在多年前就已推廣經濟特區的建設,由於後者商品能自由出入美國市場,因此,經貿特區的經濟效益極大地助力該國的經濟發展。但顯然,古巴並不享有這一優勢。
「古巴沒有顯在的地緣市場。」致力於研究拉美跨國企業運作的學者瑞斯·希金斯(Rhys Jenkins)說道,「古巴的商品能出口到哪兒呢?難不成這一經貿特區的建設只是為國內發展服務?」
更有分析師指出,國際上的經驗顯示,運作成功的經貿特區都享有潛在溢出效應,能為國內企業提供更多走出去的機遇,因此,經貿特區的建設不僅僅是以出口導向為目標,而是為國內企業的發展起到一個催化的作用。但在「走出去」方面,古巴國內企業的經驗不豐富。
而鑒於古巴於3年前開始國內經濟改革,勞爾希望裁減大約50萬政府職員,但此後,裁員計劃一度停滯,因為古巴經濟學家指出沒有就業崗位來安置這些被裁下來的職員。因此,目前尚不清楚新建的特區將為古巴創造多少就業崗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