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記者葉臻瑜 廈門12日電】國家海洋局東海分局在「2013廈門國際海洋周·東海海洋經濟發展論壇」上發佈了內地首部區域性海洋經濟發展報告即《東海區海洋經濟發展報告》(下稱「報告」)。報告顯示,2012年東海區海洋生產總值約為20549億元,佔全國海洋生產總值的41%,占東海區三省一市地區生產總值的16%。
其中,福建在海洋藥物、海洋生物製品、海產品精深加工等技術研發方面取得重大突破,海洋科技進步貢獻率達59%。
「海洋經濟已成為東海區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國家海洋局東海分局副局長阿東介紹,東海區沿海有江蘇、上海、浙江、福建三省一市,大陸岸線長約6800千米。自2009年以來,國務院相繼批准了江蘇沿海地區、長江三角洲經濟區、海峽西岸經濟區、福建海峽藍色經濟區、浙江舟山群島新區等5個以海洋經濟試點為主體的發展規劃。
同時,在有關政策的推動下,海洋交通運輸業、濱海旅遊業、海洋漁業、船舶工業作為東海區主要海洋產業中的4大支柱產業,實力日益增強。
南方海洋研究中心首批項目簽約
阿東指出,此次發佈的報告不僅包括東海區海洋經濟發展的基礎、條件、現狀及特點,還介紹了國家和東海區各地現有海洋經濟發展規劃、海洋功能區劃和海洋產業指導等方面的政策措施。報告未來有望更好地服務和引導東海區海洋經濟可持續發展,促進東海區海洋產業轉方式調結構。
據介紹,此次活動由國家海洋局東海分局、福建省海洋與漁業廳、廈門市海洋與漁業局聯合主辦,除論壇外,還舉行了廈門海洋高新技術產業園區及遊艇產業基地招商推介意向協議簽訂儀式、2013年海洋經濟和廈門南方海洋研究中心首批項目簽約儀式等6個項目簽約儀式。
其中,南方海洋研究中心首批立項的24個項目的總投資達18億元(人民幣,下同),預計每年可新增產值42億元,涉及公共服務平台、海洋生物醫藥、海洋生物製品等多個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