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這段時間,在美國媒體和社交網絡中,羅德曼和陳光標絕對處在各種非議的中心。前者面對媒體採訪,信口開河談論他與北朝鮮的各種瓜葛,甚至當眾暴怒;後者高調宣佈收購《紐約時報》,卻連股東的影都沒見到,還繼續宣稱要買《華爾街日報》或CNN等美國媒體,讓見怪不怪的美國人都幾乎驚掉下巴。
據彭博商業週刊報道,在美國人眼裡,中國商人常是冒險有餘但務實不足,陳光標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他在美國的所作所為,讓所有人都無法把他當成一個嚴肅的商人。採訪過陳光標的美國網站《商業內幕》的記者甚至開玩笑說,他只要把髮型稍改一下,就可以冒充美國的馬戲團雜耍派商人Donald Trump了。
幾個星期前絕大多數美國人還不知道陳光標是誰,但他借收購《紐約時報》的噱頭,成功上位,在美國得到了一定的知名度,哪怕是負面的。這位試圖搶灘美國市場的中國商人對美國社會和文化結構極其缺乏瞭解。姑且不說那身不合場面的綠色西裝、極盡誇大之詞的名片,只說他以為購買《紐約時報》就能重塑其「真實性和影響力」的想法,就顯得太不瞭解美國媒體。媒體大亨默多克在收購《華爾街日報》時,曾被董事會要求做出不干涉新聞操作的允諾,他可以對報紙的發展方向提出建議,但具體的操作還需依靠董事會和市場的反應。
另一個讓美國人跌眼球的是中國商人的特權心理和由此引發的對法律的不尊重。馬雲企圖以合夥人制度控制阿里巴巴,在美國上市就是一個例子。如果陳光標因自身背景,缺乏對美國文化的瞭解,還情有可原,學英語出身,和美國打交道多年的馬雲就沒有這個借口了。
2005年,馬雲為緩解阿里巴巴的資金困境,讓雅虎以10億美元加上雅虎中國的資產獲得了阿里巴巴39%的股份,但不久馬雲就意識到這是一個巨大的錯誤,他很可能因此失去公司控制權。於是,馬雲採取了各種不尋常的方式試圖「贖身」。如2011年曾繞開董事會,擅自將支付寶從阿里巴巴集團剝離,這讓他一度遭遇在美國被起訴的困境。為了成功地以他設計的合夥人制度控制公司並在香港或美國上市,他不惜隔空喊話,完全不顧這種合夥人制度不過是設立在阿里巴巴的註冊地開曼群島的一種特殊管理條款,算不上法律意義上的合夥制,更不說淘寶假貨和水貨氾濫,根本經不起美國證監會的細查。馬雲所設想的阿里巴巴在美國上市的方式,不過是對美國法律的一種無視。
崇尚內鬥、缺乏誠信是美國人對中國商人的另一個評價。當陳光標被記者問及他的慈善動機是否是中國很多人所說的「做秀」時,他馬上解釋這是他的一種策略,藉以逼迫其他的中國富商捐獻財富。陳光標還不忘揭其他人之短:「我和其他中國富人不一樣,我不喝酒不抽煙不賭博,由於我的成功和高調,近些年中國的政府官員和富人不喜歡我。」
另一個例子是王健林。在高調收購美國第二大院線AMC以後,王健林在美國的影視產業有了「發言權」,他頻頻在媒體上曝光,打的字眼是「新一代中國首富」。據《商業週刊/中文版》文章,王健林曾通過美國夢工廠的創始人卡森伯格牽線,要約妮可·基德曼和湯姆·克魯斯見一見,可是王健林自己卻遲到了將近一小時。中間人卡森伯格的臉上掛不住,問王健林原因,王的回答是,「我的私人飛機(private jet)停得太遠!」大概是將私人飛機強調得太過,讓人家卡森伯格不動聲色地來了一句,「是麼?我的私人飛機們(private jets)也沒有停得很近。」言下之意,私人飛機有那麼了不起嗎,很不幸,王健林炫富失敗。
在美國人眼中,浮華、厚黑和嚴重的投機心理是中國商人身上存在的普遍問題,從當年進口到美國的低劣汽車輪胎、有毒油漆,到不久前美國證監會調查的中國審計公司作假等,中國商人的信譽一直是一個軟肋。作為一個精明的商人,陳光標近年來一直在不斷炮製各種令公眾嘩然的新聞,浮華的公益事業如是,這次收購《紐約時報》的炒作亦如是,而他的每一次炒作都有著很嚴重的投機性。
美國人並不傻,知道陳光標的所作所為不過是在賺眼球和打知名度,目標是為承攬舊金山大橋的拆除業務造勢。他在宣傳自己能用綠色方式拆舊金山大橋時,也沒忘記一貫的做派,聲稱會把所獲利潤全部捐贈慈善機構,其中60%將是在美國國內的慈善團體。
其實中國商人身上的很多優點被美國人欣賞,比如陳光標的敢於推銷自己、馬雲的堅持、王健林的實幹和他們共同的吃苦精神等。但處在這個時代的中國商人也是非常尷尬的,縱向上看,五千年「重農抑商」的傳統沒給他們留下精神世界的根;從橫向上看,三十多年的改革開放讓他們一夜崛起,但涉及到管理思想和企業文化卻無先跡可循。這讓中國商人在踏入美國後常常會無所適從,做出短期行為,讓自己的行動和決策顯得稚嫩而缺乏安身立命之本。當然要改變這種現象也不是一兩天的事,現在越來越多的中國商人開始擁有西方教育、工作的背景,這是很好的起點,相信會有越來越多學貫中西的優秀中國商人崛起,到那個時候美國人對中國商人的印象一定會有天翻地覆的變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