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奪得澳網女單冠軍,李娜也收穫了近1400萬元的比賽獎金。不僅如此,拿到職業生涯第二座大滿貫冠軍獎盃後,李娜的商業價值也將創歷史新高。
職業生涯總獎金近1億元
據現代快報報道,昨天,憑借在澳網決賽中的完美表現,李娜捧起職業生涯第二座大滿貫冠軍獎盃。奪得冠軍,李娜收穫了265萬澳元(約1396萬元人民幣)的獎金。
本次澳網開賽前,李娜的職業生涯總獎金為1352.2萬美元,如今收穫澳網巨獎,她的職業生涯總獎金高達1582.2萬美元,約9571萬元人民幣。如果不出意外,在下周WTA公佈的最新榜單中,李娜將超越A-拉德萬斯卡、德門蒂耶娃、塞萊斯、毛瑞斯莫和揚科維奇,名次上升至第14位。另外,只要在本賽季剩餘三項大滿貫賽事中再有不俗表現,李娜在總獎金方面突破億元人民幣將是很輕鬆的事情。而按照目前的勢頭,李娜在福布斯2014中國名人榜體育界收入榜單上完成三連莊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事實上,李娜之前也談過關於收入的事情。在豐厚的比賽獎金背後,李娜還需要支付大量的開支,扣除這些費用和稅後才是她最終的收入。李娜坦言一年的花費至少有一半在這些雜費上。「還沒單飛時,壓力沒現在這麼大,不管你打得好還是不好,都會拿到35%的獎金。現在我要養活自己的團隊,要支付的地方挺多的。現在大家看到的是,你拿了一個冠軍,你賺了多少錢,看到的都是結果,沒看到之前你為此付出了多少。教練都是按周付費的,成績好的話他們還要拿提成,再加上所有人的機票和酒店,少說也要占獎金的50%。」李娜說。
商業價值已經突破3億元
本屆澳網開打前,澳大利亞媒體曾報道,李娜的商業價值已經超過了著名的悉尼歌劇院。而昨天第二座大滿貫冠軍獎盃到手後,李娜「吸金女王」的地位又將進一步鞏固。
事實上,在2011年法網創造歷史奪冠後,李娜在個人商業價值方面就成倍增長。如今,李娜手中握有13個代言,幾乎都是行業內一線品牌,而這個陣容已經超過巔峰時期的劉翔和姚明所保持的12個代言產品的紀錄。李娜之所以能如此順利地將競技成績轉化為商業價值並且實現最大化的開發,很大程度上要歸功於她背後強大的經紀團隊——IMG。IMG是全球最大的體育經紀公司,諸多世界知名體育運動員都與他們簽約。
李娜奪冠後,記者第一時間採訪了IMG公司中國區的負責人,談及李娜第二次獲得大滿貫冠軍後,會不會在商業開發有更大的潛力與價值,該負責人說:「這是肯定的。我們現在就已經接到多家公司想贊助李娜的意向,有之前李娜並沒有代言過,但在中國很賺錢的房地產行業,也有中國某家航空公司的商業合作計劃,甚至我們連合同都收到了。不過並不是每個合同都適合李娜去代言,此前我們對每家公司與李娜的贊助合同都有明確要求,最少簽3年,每年起價不低於800萬,現在李娜又拿到了澳網女單冠軍,我們會重新制定贊助起價和年份,並且我們也需要審視每家贊助公司的品牌是否過硬,是否能通過李娜代言其品牌,向外界傳遞出:李娜是國際娜這一準則。」
據記者初步估算,就目前李娜代言的13個品牌,以起價800萬人民幣計算,3年合同就已突破3億元人民幣大關。而李娜奪得澳網女單冠軍後,商業價值也將創歷史新高。
李娜為何能成吸金王?
為什麼李娜的商業價值比同樣成績出色、年紀更輕、容貌更好的孫楊高?實際上,影響商業價值的因素可以分為「運動成績」、「所處行業職業化程度」、「個人魅力」以及「經紀團隊」。
首先,運動成績是最主要的,如果沒有李娜近年來突出穩定的戰績,以及大滿貫冠軍,贊助商沒有任何理由支付上億元給一位普普通通的運動員。
其次,網球運動的職業化程度高,每年都有四大滿貫和數不清的公開賽,運動員閃光的機會更多,也給了運動員更多的升值空間。這也是李娜遙遙領先孫楊等運動員的重要原因。
另外,李娜的個人魅力不得不提,搞笑、幽默,能說一口流利的英文,同時又脾氣火爆,新聞點多,深得國外媒體的青睞,這也從側面增加了她的曝光度。
還有一點格外重要,《紐約時報》認為,「要把李娜的收入和中國分開是不可能的。她是這個國家最有名的人之一。2011年法網奪冠,中國大陸地區有近1.6億觀眾收看了比賽,這一數字也超過了近幾年觀看超級碗決賽的數量。李娜較高的商業價值,主要得益於她與中國市場的聯繫。如果她生在智利、烏拉圭等國家,就不可能有這樣高的收入。」
最後,李娜的經紀團隊也很強大。雖說成績、個性突出,但李娜比孫楊更出色的就是有一個頂級的經紀團隊包裝。
現代快報見習記者 程玲林
酷評
李娜引領中國體育
「二次創業」
從法網冠軍到澳網冠軍,李娜一次次的突破震驚了世界,也讓國人再度思考——大滿貫冠軍和奧運冠軍,到底哪個份量更重?或者,哪個更有資格代表當今中國?
回望新中國的歷史,世界冠軍、奧運金牌曾是世界瞭解當代中國的一個重要窗口;中國體育健兒在國際體壇取得的驕人戰績,也起到了振奮民族精神的重要作用。
現如今,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甩掉貧困帽子的中國早已不需要金牌為自己正名,中國正在朝著體育強國的目標邁進,而以李娜為代表的職業體育正向全世界顯露中國體育的另一幅面孔。
去年的廣州羽毛球世錦賽上,林丹曾一針見血地指出,中國在北京奧運會拿到了51塊金牌,而一年後很多人已記不住這些奧運冠軍的名字。能讓老外們過目不忘、記住中國的,倒是李娜和姚明這樣鮮活的形象,甚至廣州恆大足球隊也能憑借同拜仁的交手,獲得世界關注的目光。
前有姚明,後有李娜與廣州恆大,中國體育的「二次創業」已經啟動,密碼就是「職業化」。
李娜顯然是中國體育職業化的最大受益者,網球也是中國體育職業化探索和發展最為成功的項目之一。無論是國家「圈養」,還是「單飛」,職業都是中國網球最亮眼的特色,之前是「組團」職業化,之後是「單兵」職業化。
可以預見,如果沒有當初孫晉芳「敢於第一個吃螃蟹」,怎會有後來的「國際娜」和鄭潔、晏紫、彭帥等一干「中國金花」綻放職業網壇?
在近年中國體壇引領風騷的,除了李娜,還有廣州恆大足球俱樂部。從最初的「升班馬」,到中超「三連冠」和亞冠冠軍,恆大迅速脫胎換骨的秘訣,就是簡單的「職業」二字。或許「燒錢」、「土豪」也是恆大的標籤,甚至會招來很多爭議,但是恆大正是在以職業化的方式運營管理足球俱樂部,並且迅速取得前人無法企及的高度。
難以迴避的是,無論足球、籃球還是網球,都是高度職業化、市場化的項目,因此放眼全球,NBA諸強、巴薩拜仁,哪個不是「燒錢」的主兒,李娜的教練卡洛斯,一年沒有7位數的薪水誰能請得動?
高投入高回報,正是這些項目的特色。而這些項目發達的國家,大多數是歐美國家或者新興經濟體,這其實也從一個側面印證了中國經濟在近些年的長足進步。
中國體育的「二次創業」既必要,亦勢不可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