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網訊 (記者 軼瑋 北京12日電)民政部最新消息透露,民政部門將加快職能轉移,鼓勵社會力量通過獨資、參股、租賃、並購、合建等方式參與內地慈善超市建設,這預示著中國慈善超市運營面臨政策性鬆綁,未來發展將遵循社會化方向。截止目前,內地已建立各類慈善超市近萬家。
消息指出,中國的「慈善超市」尚處在起步階段,經營管理還不完善,許多慈善超市的功能還局限於後門接收捐贈,前門對外發放,對小範圍特困群眾有所幫助,但受益面不大。
與此同時,內地現有的慈善超市普遍面臨身份尷尬、缺乏造血機制、管理混亂和成本過高的困境。比如,在很多地方,慈善超市未經過正式註冊,多是由當地慈善總會「掛牌」運營,儘管屬於非營利性工商企業,但又不屬於社會團體和基金會,甚至連民辦非企業機構也不是,身份「尷尬」。
民政部社會福利和慈善事業促進司強調,要令內地慈善超市擺脫上述困境,未來慈善超市的建設必須堅持社會化方向,同時須具備款物募集、困難群眾救助、志願服務、便民服務四項功能。
而這需要民政部加快職能轉移,對現有的慈善超市,採取公建民營、委託管理等方式,交給有資質、有愛心、懂經營、會管理的社會組織、居民自治組織或企業運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