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首頁 > 即時新聞 > 即時中國 > 正文
【打印】   【推薦】  【關閉】  

近百名環保局長與公司環評師重名


http://news.wenweipo.com   [2015-03-27]

【文匯網訊】據澎湃新聞網報道,3月7日,新任環保部部長陳吉寧公開承諾,將徹底解決環保系統紅頂中介。環評業的紅頂中介到底有多嚴重?記者詳細調查發現,涉嫌掛靠在環評機構中的環評師,近四成與環保部門人員同名。

高級紅頂環評中介:

環保部旗下中心人員擔任環評公司高管

環評機構中環聯(北京)環境保護有限公司(下稱中環聯),位於北京市朝陽區。公開資料顯示,中環聯成立於2005年8月,2008年6月獲得建設項目環評甲級資質。

公司一名負責人介紹,公司業務原本順風順水,且培養了不少環評師,「我們去年還算不錯的,大概300來萬。」

中環聯至今已有四任法定代表人,分別是李恆遠、馮曉星、曾曉東和謝玉紅,他們都曾擔任一個名為中華環保聯合會的正副秘書長,現任謝玉紅還與2004年在環保部從事財務審計工作的工作人員同名。公司隸屬於中華環保聯合會。

中華環保聯合會章程顯示,聯合會經費來源首先是會員會費。根據入會須知,單位會員5年的會費標準為:主任委員單位30萬;副主任委員單位15萬;常務理事單位10萬;理事單位5萬;會員單位1萬。

那麼,中華環保聯合會與環保部關係如何呢?記者查詢發現,中華環保聯合會與環保部關係緊密。比如,聯合會秘書長由環保部任命,組織機構中有環保部高官。

另外,兩者在經費上也存在直接的關係。2009年9月,審計署公佈的審計結果顯示,2006至2008年,環保部為中華環保聯合會的項目申請財政資金1145萬元。

多年來致力於社會組織研究的清華大學NGO研究所副所長賈西津認為,紅頂中介的存在,可能會造成不正當競爭和利益輸送。

「與政府相關的這些企業,是不是能夠公平進行環保評估,中間有可能會出現我們說的利益輸送的問題。」賈西津說。

基層紅頂環評中介:

此前所做環評報告檔案都找不到了

如果說中環聯公司是與環保部聯繫緊密的環評中介,那麼基層環評中介是何種狀況?

今年3月,環保部網站通報了一批違規的環評機構和從業人員,63家建設項目環評機構和22名環評工程師被處理,其中被取消資質的就有福建省邵武市環境科學研究所。

邵武市環境科學研究所成立於2003年。3月初,記者實地調查發現,這家研究所直接隸屬於邵武市環境局,在同一幢樓裡辦公。這家研究所對外承接的業務主要是為企業製作環評報告,並收取相應費用,也就是環保部要求取締的紅頂中介。

研究所現任所長黃義亮承認,自己既是邵武市環保局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股股長、環境監測站站長,同時兼任目前被取消資質的邵武市環境科學研究所所長。

然而,在環保部的通報中,邵武市環境科學研究所被取消環評資質的原因並不是紅頂中介,而是環評工程師數量不達標。

據黃義亮介紹,研究所原有兩名環評工程師,後因原任所長離任,就剩一名環評工程師。

而根據《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資質管理辦法》規定,評價範圍為環境影響報告表的評價機構,至少有2名本機構的環境影響評價工程師。邵武市環境科學研究所只有一名,不符合規定,因此被取消資質。

那麼,剩下的這名環評師是誰?記者再三詢問黃義亮,對方不肯透露。不過,他承認,這名環評師不屬於其領導的科研所,其只是掛靠關係,「就從外地聘來的」。

記者查閱信息發現,黃義亮所指的兩名環評工程師分別為趙雪銀和鄭進平。趙雪銀為原所長,而鄭進平則是掛靠環評工程師。記者再次查詢發現,鄭進平與邵武市所屬的南平市環保局監察支隊副支隊長同名。

黃義亮承認,環科所工作依靠環保局工作人員兼職,完成所承接的環評業務。

讓人吃驚的是,這家環科所此前所做的環評報告檔案消失。

「檔案現在都沒有固定的機構了,連位置都不知道在哪裡。」黃義亮更無法提供研究所此前承接了多少對外業務、每年收入多少、和資金流向信息。

全國情況不完全統計:

涉嫌掛靠環評師近四成與環保部門人員同名

公開資料顯示,2014年環保部清理的62名掛靠環評工程師名單中,55名為環保系統的工作人員,佔到了大多數。

深圳市環評工程師何宏哲(化名)介紹,頭戴「紅頂」的環評機構所做報告,由環保行政部門審批,肯定會額外照顧。

環保系統官員或工作人員掛靠在紅頂中介的數據到底有多少?

環保部環評司數據中心查詢顯示,截至今年3月22日,全國登記的環評工程師共計11368名。河南省507名環評工程師,178名涉嫌掛靠;四川省472名環評工程師,68名涉嫌掛靠……

記者統計了掛靠情況較為嚴重的五個省數據發現,五省共有539名環評工程師涉嫌掛靠,其中96名與地方環保局局長或副局長重名,15名與當地環保系統單位處長或副處長重名,15名與當地監測站站長或副站長重名,26名與當地環保系統單位的主任重名,19名與當地環保系統單位科長重名。

而在記者統計的涉嫌掛靠的環評師中,與環保部門工作人員同名的比例佔到了將近40%,比重驚人。

何宏哲透露,一份環評報告從數千元到數萬元甚至上千萬不等,從個人掛靠到環評公司運營,背後都能看到紅頂中介的身影。

何宏哲認為,無論是環保系統內的環評機構,還是其他更為隱蔽的紅頂中介,都給環評市場帶來不正當競爭的風險。「有些比較敏感的項目,你一般人做根本做不了,或者說你做了也批不了。」 何宏哲說。

      責任編輯:文茜
環保局長匿名懺悔:領導威脅不要影響他的政績      [2015-03-25]
長沙:環保管理責任終身追究      [2015-03-25]
鄭州將舉辦首屆中國低碳國際環保產業博覽會      [2015-03-23]
山西環保廳原廳長劉向東被調查      [2015-03-20]
河南公佈藍天工程實施方案      [2015-03-17]
寧夏七部門合力開展環保大檢查      [2015-03-17]
李克強回應「中石油阻礙環保」      [2015-03-15]
總理記者會請柬使用環保再生紙      [2015-03-14]
溫純青倡加強工業品環保信息監管      [2015-03-13]
HOPER技術問世 促環保治理模式轉型      [2015-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