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首頁 > 即時新聞 > 即時中國 > 正文
【打印】   【推薦】  【關閉】  

英媒:全球4300個經濟特區深圳最成功


http://news.wenweipo.com   [2015-04-05]

【文匯網訊】英國《經濟學家》周刊網站4月3日刊發題為《不那麼特別》一文,摘編如下:

1959年第一個現代自由貿易區在香農機場建立時,愛爾蘭境外幾乎無人關注。如今,結合了稅收和關稅優惠、海關手續簡化和監管約束較少等優點的「經濟特區」似乎得到所有人的景仰,全球四分之三的國家擁有至少一個經濟特區。全世界現有大約4300個經濟特區,這個數字還在不斷上升——緬甸和卡塔爾近日新建了經濟特區,印度官員稱該國經濟特區構想「具有革命性」,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把建設戰略性特區列入自己的改革日程。

經濟特區的擁躉可說出若幹成功典範,最突出的莫過於中國香港附近的那一個,它建立於1980年,後來被稱為「深圳奇跡」。中國領導人不敢一下子在全國範圍實施經濟改革,於是設立了深圳特區來做試驗。深圳吸引了成千上萬的外國投資者,在那裡經過檢驗的政策被推廣到其他城市。但全球經濟特區熱說明,政府往往認為這輕而易舉:發佈一份公告,撥出一塊土地,提供賦稅減免,然後,就像變戲法似的,貧困地區或虧損企業就煥然一新了。真有那麼容易就好了。經濟特區雖然風靡全球,卻常常陷入失敗。非洲就滿是「累贅」。印度有幾百個特區未能啟動,其中僅馬哈拉施特拉一個邦在過去短短幾年時間裡就有60多個。

這些努力也不是毫無代價的。為吸引投資者而提供的優惠措施意味著(至少短期內)放棄稅收,它們在經濟體內造成扭曲,這也正是在全國範圍放寬管制總是比零星試點要好的一個原因。經濟特區逐漸成為洗錢場所,比如通過偽報出口。要確保就業和投資帶來的收益高於所付出的這些代價,政府必須從失敗中吸取經驗教訓。

首先,除了財政優惠以外別無激勵措施或許有助於把特區建起來,但絕非長久之計。最成功的特區都與國內經濟密不可分,例如韓國的特區善於跟本土供應商建立聯繫。特區需要與全球市場接軌,為此而改善基礎設施比減免賦稅更有利於特區取得成功。這往往要求拿出公共支出來改善公路、鐵路和港口以便應對新增貨運量。缺乏這方面投資是非洲很多經濟特區的失敗原因所在。非洲大陸的很多新建特區將因為缺少可靠的電力供應或離港口太遠而失敗。

其次,在接受充分的政治監管和免受政府官僚作風制約之間必須達成恰當平衡。中央的過度干涉會讓試驗機會化為烏有。人們有理由擔心日本的新特區會失敗,因為中央政府官員害怕得罪既得利益集團而不肯放鬆管制。引入私人開發商來經營特區或許有益,這種做法在菲律賓取得了良好效果。不過,「特許城市」的宏大理念恐怕太接近於建立「國中之國」了。「特許城市」是指圍繞新城區修建的並且自己有權立法的特區。

此外,經濟特區有其局限性。以出口為重點的特區最適合相對低端的製造業,在貿易壁壘較高時最為有效(不妨想想服裝業和孟加拉國)。中國在上海以金融服務為核心新建的特區激發的熱情有限,對外匯交易等活動的少量放寬管制措施難以實現,並有可能破壞穩定。

假如鼓勵在原本僵化的經濟體中進行嘗試,那經濟特區就會大有用處。假如最終建成一個像深圳那樣不同凡響的特區,那麼,有些特區以失敗告終或許是值得付出的代價。但它們需要耐心和規劃,而且要始終從屬於減少貿易壁壘和增強競爭力的全國性改革。根本不需要特區的國家才是真正的「特區」。

      責任編輯:鄭毅
深圳推逾2100套地鐵上蓋公租房      [2015-04-02]
深圳中院副院長黃常青涉違紀被查      [2015-04-02]
深圳新書記馬興瑞「首秀」視察前海      [2015-04-01]
第三屆中國電子信息博覽會下周深圳開幕      [2015-04-01]
深圳電子商務交易額去年超15000億      [2015-04-01]
昔日深圳打工妹今膺內地女首富      [2015-03-31]
深圳市政府原秘書長李平涉違紀被查      [2015-03-27]
深圳有多大可能成為直轄市?      [2015-03-27]
深圳市委書記級別首高於省會廣州      [2015-03-26]
馬興瑞主政深圳 兩年內調職3次      [2015-0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