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記者 劉凝哲 北京報道)長征十一號運載火箭已成功將包括浦江一號在內的四顆微小衛星送入軌道。浦江一號是國內首次應用3D打印技術的衛星,其天線支架採用了鈦合金材料的3D打印成型方案。此外,還創造性引入無線互聯技術(WIFI)在航天器上的應用,將航天器上的傳感器組成一個「互聯網」。
中國的航天科研人員們認為,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民眾對空間信息綜合應用的需求越來越旺盛。尤其是「一帶一路」空間信息走廊建設的提出,更是為中國方興未艾的商業衛星市場提供了無限的空間。簡化研製技術流程,縮短研製週期,發展低成本、高可靠性、滿足多任務需求的小衛星星座,已成為今後衛星技術發展的重要方向。
帶有「互聯網+」特質的浦江一號衛星在此背景下誕生。航天科技集團八院自2009年起開展專項研究,按照積木型、易組裝的思路,著力打造一款簡潔的面向多功能應用的小衛星平台,探索微小衛星領域產品化、標準化、集成化的突破。這一衛星平台,不僅具有一般衛星的完成功能,還要具備靈活多變的寬適應能力。
據介紹,浦江一號在國內衛星上首次應用3D打印技術,其天線支架採用了鈦合金材料的3D打印成型方案--這將大大提高衛星的研製速度、降低研製成本。此外,通過引入無線技術互聯,衛星的傳感器組成了一個「互聯網」,這不僅可驗證無線傳感器網絡技術在軌的性能,還能有效地節能減重,降低防護和維護成本,並對後續航天器應用具有很好的示範作用。
此外,浦江一號還可以實現即插即用技術,這樣能大大降低衛星研製成本,為衛星的應用降低了門檻。今後,城市定制、企業定制、乃至私人定制的衛星,將不再是遙遠的期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