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快訊 > 正文

大陸台商「智」造升級謀轉型

2016-09-23
台企瑞儀光電的員工正在生產線上生產液晶面板 記者田雯 攝台企瑞儀光電的員工正在生產線上生產液晶面板 記者田雯 攝
瑞儀光電的「智能工廠」用機器手臂代替人工生產面板 記者田雯 攝瑞儀光電的「智能工廠」用機器手臂代替人工生產面板 記者田雯 攝
蔡雄二在介紹技術升級後的新型電源類產品 記者田雯 攝蔡雄二在介紹技術升級後的新型電源類產品 記者田雯 攝

【文匯網訊】(香港文匯網記者 田雯 江蘇報道)近日,江蘇推出了大陸各省市中首個面向台資企業的省級最高表彰獎項「紫峰獎」。而在台灣本土,也有以樹立卓越企業典範為目的而設立的「磐石獎」。如何讓企業「堅如磐石,立如紫峰」,成為當下扎根江蘇發展的台企「掌舵人」們積極思考和探索的問題。連日來,記者走訪了江蘇省內數家規模較大、在兩岸都頗具名氣的台資企業,他們也是入圍首屆「紫峰獎」競逐的企業,在大陸經濟新常態形勢下,這些台企的自動化改造和向服務業進發的趨勢,成為大陸台商謀求轉型升級的縮影。

智能製造成發展新引擎

電子業是台灣的代表性產業,在蘇州就集聚了台達電子、緯創資通、瑞儀光電、仁寶電腦等一批老牌電子設備製造企業。成立於2002年的瑞儀光電位於蘇州吳江區,台資占比100%,主要背光板、導光板等新型電子元器件,產品應用涵蓋手機、平板電腦、筆記本電腦等多領域。公司總經理室主任王健民介紹說,自2015年起,他們陸續投入了1億美元用於智慧化改造,新增了1250台機械手臂,節省約6500名人工。

「公司員工最多的時候有24000人,隨著人工短缺問題的出現,機械手臂幫了大忙,不但節省了人力成本,而且機器可以24小時工作,讓生產效率提高了30%以上。」王健民直言,2015年銷售額達162億元(人民幣,下同),同比增長35%,「業績的成長與技術升級密切相關。」

蔡雄二是台達電子派駐在集團下設的中達電子(江蘇)有限公司的公共事務處處長,他也認同未來將是「智能世界」——人設置系統,機器控制機器,兩個機器人在工序邏輯的交流上實現「對話」。如此也能保持產品的穩定性和可靠性,「自動化是台企製造業轉型升級必須做的活。」他堅定地說。

售後服務提高附加價值

缺工化問題同樣出現在了緯創資通(昆山)有限公司,協同作業的機器手臂、天網系統、自動智能倉儲等高科技手段在這個數碼產品代工企業應運而生,自己研發、自己生產,並投入到產品生產線上進行自動化改造,如今僅需2012年的40%人力即可做到當年產值。

緯創公司的製造管理總監周泓任向記者展示了一條微笑曲線,兩端分別寫著技術和服務,「公司未來要向這兩個方面轉型,技術層面就是繼續增加研發投入,爭取實現生產設備無人化,目標是用2012年人工的1/4做到那年的產值。同時以昆山作為全球售後服務中心,用好的服務提高產品附加價值。」

製造業轉型現代服務業

除了不斷修煉智能製造「內功」外,還有一些台企正在由工業製造轉型發展現代服務業。61歲台商林銘田早在上世紀九十年代就到南京設廠,其經營的中衛天線科技公司一直業績喜人。不過,他更看好大陸休閒旅遊市場,歷時10餘年、投資20億元將一片荒山打造成湖光山色的「天然氧吧」,興建了國際錦標級高爾夫球場、銀杏湖生態主題樂園,並致力於兩岸民間文化交流活動。作為南京台商協會會長,他也為其他台商的轉型樹立了典範。

而在泰州,台灣最大的化妝品公司之一桑緹亞集團成功落戶,將化妝品和護膚品的生產與泰州當地文化相結合,提取泰州特有的銀杏樹精華研發了「印象泰州」面膜,並將這一成功經驗推廣至其他專案開發項目,跨界文創產業顯得如魚得水。公司董事長江漢彰表示,同步推進產品研發和技術創新,用文創包裝提升產品附加值,拓展線下服務和消費者深度體驗,是其公司轉型升級的關鍵之路。

作為製造業大省,江蘇目前有近2.6萬個台資項目,其中有老牌台企,更有台青新創的成長型中小企業,「智慧化」已經成為他們的標配。傳統製造業轉型和技術的創新升級,正為台企注入更多活力。

責任編輯:星空

新聞排行
新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