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香港文匯網記者毛麗娟 深圳報道)近年深圳企業對歐洲企業併購逐年增多,深圳科信委的不完全統計顯示,深企今年上半年就發生了16起對歐洲企業的併購案。但伴隨的問題是,很多企業到歐洲併購當地企業過程中都會遇到不少障礙,客觀地認識這些障礙與風險因素,是取得併購成功的重要條件。
當前,歐洲傳統技術強國整體經濟狀況仍處於低迷狀態,不少國外企業陷入財務困境,急需補充資金以保正常運行,這為廣東製造業帶來了海外併購的「抄底」契機。廣東企業可以較低的價格獲得優質項目、先進技術、國際品牌和優秀人才等。
缺乏全面認知 無意中違法遭受行政處罰
在由商務部投資促進事務局支持、中國國際投資促進中心(德國)、佛山中德工業服務區和南方日報聯合主辦的2016中德企業投資與併購論壇上,主辦方發佈的《珠三角企業歐洲併購調研報告》指,珠三角企業在歐洲併購當地企業過程中的障礙和風險首先是對歐洲法律與政策環境認知不足。由於各種原因,很多開展海外併購企業,即使是大型企業,對相關的法律法規缺乏全面認知,導致無意中違反法律遭受行政處罰。
其次是自身缺乏專業化的併購人才,尤其是語言、技術、管理三合一的複合型人才極度匱乏。在併購過程中,人才問題尚可通過第三方專業組織彌補,但併購之後,在文化、財務、人員的整合工作上,許多珠三角企業的人才梯隊遠不能滿足這些需求。第三是盡職調查不充分,粗糙的盡職調查為後續併購活動埋下法律陷阱,大大提高了併購項目的風險。
此外,企業併購目標不明確。珠三角企業併購活動一般都是以增強自身的核心競爭力為內在動因的,併購動機有資源獲取導向、市場獲取導向和技術獲取導向三種。不過有的珠三角企業併購的動機不明確,帶有盲目性。如果只是在併購過程中追求規模目標,忽視了企業併購的戰略性目標,即與產業發展、技術發展趨勢相一致的競爭性目標,那麼就很容易在併購中迷失,走向變革的失敗。
企業併購後的整合難題也值得關注。由於不同企業所處的環境、自身定位、戰略規劃等方面存在差異,各企業有著獨具特色的企業文化,企業文化的融合不可能一蹴而就,它在經營理念、價值觀、管理方略、勞動人事等方面都可能存在長期和激烈的衝突,如何把握好兩種文化的整合、重塑、創新的過程,對併購重組企業是嚴峻的挑戰。
政府可做搭建歐洲併購的信息中樞
地方政府部門如何助力企業海外併購?《報告》表示,首先,政府部門應該進一步加強對企業跨國併購意識的「啟蒙」和培育,通過提供信息、培訓、輔導和咨詢等服務,提高企業的全球化意識、創新意識與品牌意識,推動企業「走出去」借海外併購實現產業升級,並幫助企業在跨國併購過程中將國際化戰略與資本運營戰略結合起來,增強企業在併購中的博弈能力。
其次,政府部門可搭建跨國併購「出海通道」,推動企業加速融入全球創新一體化。事實上,為了搶佔創新發展的風口,發達國家紛紛佈局搭建跨國技術合作交流平台,以順應全球創新一體化潮流。在美國硅谷,就有不少國家的政府機構和企業在歐洲設立投資辦事處、加速器等機構,構建起集信息收集、項目挖掘、科技投資、人才引進、企業培訓、投融資服務等為一體的國際化通道,取得非常明顯的效果。
責任編輯:于岄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