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快訊 > 正文

《駱越方國研究》歷時8載終落地 印證南海與中原血脈相承

2016-11-05

【文匯網訊】(香港文匯網記者 朱燁 孫琳 北京報道)國家哲學社會科學規劃重點項目《駱越方國研究》成果發佈會5日舉行,由壯侗語族民族歷史文化學者、中央民族大學原副校長梁庭望帶領的專業研究團隊,歷時8年終於以豐富而詳實的證據證明,早在商周時期,駱越人即已通過「駱越方國」開發和管理嶺南和南海。業內人士認為,此項研究被賦予了維護中國歷史文化主權、捍衛中國領土、領海及文化安全的意義,對印證嶺南、南海、中原自古以來就血脈相承作出了重要貢獻。

已屆80高齡的梁庭望教授作為項目負責人,在過去8年間承受了來自各方的壓力和困境,但他堅定表示,這8年來支撐自己的是「要保護好祖先留給我們的寶貴領土」的信念,「歷史上西方列強侵略中國迫使我們割地,現在依然有人打我們的主意,所以絕對不能放鬆,要盡心盡力地為捍衛中國領土完整做出努力。」

他稱,駱越方國建立於商代中後期(公元前1300年前後),其地域廣大,包括廣西西江以南,廣東西南部,海南島,南海的東沙群島、西沙群島、中沙群島、南沙群島等中國島礁及相關海域,一度管理到交趾和九真。

正在出版中的《駱越方國研究》以詳盡的田野調查材料和歷史古籍記載材料以及考古歷史文物遺存為依據,通過《漢書》《史記》《逸周書》的歷史文獻研究、考古出土文物認定、現存地名研究、開發東西兩條海上絲綢之路四個方面,論證了中國「壯侗語族民族」的共同祖先駱越人,建立起中國嶺南地方政權「駱越方國」,並根據中央王朝的指令,開發和管理嶺南和南海。該項成果同時印證了嶺南和南海與中原自古以來就是血脈相連的統一體的歷史事實。

駱越方國已辟海上絲綢之路

據梁庭望及其團隊的研究,壯族祖先駱越人不僅揚帆去美洲,更是開闢西去的「海上絲綢之路」的主力。據考證,第一站都元國,故址在今印度尼西亞蘇門答臘島東北部,第二站邑戶沒國在今緬甸勃固附近,第三站諶離國故地在今緬甸伊洛瓦底江沿岸,此外第四站第五站也均抵達了印度、馬六甲、斯里蘭卡等地,這條線路甚至一直延伸到東非的坦桑尼亞東海岸。

責任編輯:黛霁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