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快訊 > 正文

中國科學家最新研究:寨卡病毒可能導致雄性不育

2016-11-22

【文匯網訊】據新華社報道,科學家最新研究發現寨卡病毒在實驗小鼠中可以引起睪丸損傷並最終導致雄性不育,這一發現從新的角度揭示了寨卡病毒影響人類健康的可能性。

國際學術刊物《細胞》北京時間22日在線發表了中國農業大學李向東教授課題組與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高福院士團隊合作的上述研究成果。

寨卡病毒疫情前一時期成為國際關注的公共衛生問題,以往研究者對寨卡病毒的關切主要集中在胎兒異常如流產、新生兒小頭症等。2016年5月,有臨床雜誌報道寨卡病毒能夠通過性傳播感染,且病毒RNA能夠在人的精液中長期存在,提示了這一病毒新的傳播途徑和對人類健康的潛在威脅。

《細胞》雜誌編輯史蒂夫·毛博士說,中國科學家的最新研究找到了寨卡病毒通過精液傳播的科學依據,也明確了該病毒通過性傳播可能引起的危害。該研究表明,寨卡病毒可以突破小鼠的血-睪屏障,一旦突破血-睪屏障,在感染後第8天引起睪丸間質充血、急性睪丸炎和附睪炎,睪丸和附睪組織明顯萎縮,睪酮水平顯著降低;第16天,大量精細胞死亡、睪丸精管斷裂逐漸喪失;第30天,睪丸進一步縮小,曲細精管進一步喪失正常結構;第60天,睪丸完全萎縮喪失組織結構。

中科院院士、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副主任高福說,隨著越來越多的臨床和基礎研究展開,科學家發現寨卡病毒對人類的傷害超過了最初的想像。

責任編輯:陳敏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