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快訊 > 正文

8名在深全國人大代表全員上會有備而來

2019-03-03
3月2日,在深全國人大代表樊慶峰接受採訪

3月2日,在深全國人大代表樊慶峰接受採訪

【文匯網訊】3月2日下午6時20分,剛剛隨團抵達住地首都大酒店,多名在深全國人大代表就被早已守候在這裡的各地媒體記者團團圍住。

8名在深全國人大代表今年全員上會,有備而來。他們最關注什麼?

粵港澳大灣區是高頻熱詞。代表們說,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是廣東發展的大機遇,更是深圳的大機遇。我們要抓住機遇,高起點高質量建設大灣區,創造更加美好的灣區生活。

代表構成凸顯深圳特色

今年是在深全國人大代表第二次在北京集體亮相。他們分別為深圳市市長陳如桂、深圳市人大常委會原主任丘海、深圳證券交易所總經理王建軍、騰訊計算機系統有限公司董事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馬化騰、中國信息通信行業協會副會長樊慶峰、深圳光啟高等理工研究院院長劉若鵬、深圳大學校長李清泉、富士康科技集團精密機械事業群技術工人楊飛飛。

他們既有來自高科技企業、金融、高校等領域的代表,也有農民工代表,與深圳城市特質高度契合。其中,來自高科技領域的代表最多,不僅有馬化騰、劉若鵬、樊慶峰等在互聯網、超材料和通訊領域的領軍人物,楊飛飛代表也是企業的創新能手和技術能手,獲得多項發明專利。

在深全國人大代表人數雖然不多,但所思所察所言卻極具含金量,去年的全國兩會上,他們的履職水平和能力獲得廣東代表團的一致肯定。去年3月7日,習近平總書記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廣東代表團的審議,馬化騰和劉若鵬代表就先後做了發言,與總書記面對面談創新、話發展,受到廣泛關注。

建議得到落實最自豪

履職一年來,作為一名代表最自豪的事情是什麼?多名代表在接受記者採訪時都表示,是建議落實的時候。

李清泉代表告訴記者,作為教育領域的代表,去年他提出的關於創建灣區聯合大學推動粵港澳高等教育協同發展的建議,不僅得到了各界強烈關注,還獲得了實質性進展。香港理工大學主動找到深圳大學,探討合作的可能性。

「短短兩三個月的時間,香港理工大學和深圳大學就達成協議,合作共建大灣區國際創新學院。」李清泉說,這個創新學院集合了深圳大學和香港理工大學優質資源,並吸收國際頂尖高校和企業加入,搭建創新人才培育、科技創新以及高科技創業孵化平台,可以說是推進「灣區聯合大學」建設的重要一步,「今年,我將繼續關注粵港澳高等教育協同發展問題,呼籲國家賦予深圳更多的教育自主權。」

「你們看,我去年提出的建議得到回應了!」農民工代表楊飛飛高興地將一份打印出來的《國家職業改革實施方案》遞給記者看。楊飛飛說,廣東是農民工大省,農業工人中,農民工占比超過七成。去年他在發言中提出要加大農民工技能培訓力度,在提升農民工整體素質的同時助推廣東產業轉型發展。隨後,國家有關部委的工作人員多次通過電話、座談等方式與他溝通,推動建議的落實。而他提出的加強政企聯合、校企聯合為產業工人提供更有針對性的培訓的建議,在前不久發佈的《國家職業改革實施方案》得到了落實。

「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給我們農民工帶來了機遇。」楊飛飛說,今年,他將圍繞農民工如何抓住時代機遇,融入大灣區發展建言。

繼續發力粵港澳大灣區建設

身處粵港澳大灣區重要城市,在深全國人大代表長期關注大灣區發展。與李清泉、楊飛飛代表一樣,多名在深全國人大代表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今年要繼續為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發力。

劉若鵬代表說,打造國際科技創新中心是粵港澳大灣區的核心目標之一。作為來自科技領域的代表,我們要以前瞻的眼光反饋最新的科技發展趨勢,以靈敏的嗅覺發現行業存在的問題。

今年,劉若鵬帶來了多份建議,涉及軍民融合發展、加大知識產權保護、加大新一代數字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他說,多年來,廣東大力推動數字廣東建設、智能製造發展等佈局,為加速新科技革命打下了堅實基礎。在粵港澳大灣區建設背景之下,廣東應整合大灣區各方資源,形成新型數字化網絡,引領智能經濟時代的到來。

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離不開資本市場的支持。作為深交所的「掌門人」,結合實踐中發現的問題,王建軍今年將就進一步減輕上市公司股權激勵稅費負擔,加大欺詐發行處罰力度,推行股票發行註冊制改革等提出議案和建議。

作為通信領域的代表,樊慶峰覺得,粵港澳大灣區內城市群的互聯互通,需要加快信息基礎設施的建設,5G必須加快上馬,盡快商用,「深圳是粵港澳大灣區的中心城市之一,我希望最新的技術要在這裡最先使用!」

(來源:深圳特區報)

責任編輯:滅白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