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快訊 > 正文

港大研病毒基因排序 追測疫蹤

2020-08-14

【文匯網訊】香港第三波新冠肺炎疫情反覆,而對於病毒的傳播模式,科學界仍未有定論。香港大學醫學院公共衞生學院教授潘烈文率領團隊開展「香港的2019冠狀病毒之分子流行病學研究」,將透過大規模基因排序測試,找出病毒傳播模式及變異可能,協助政府控制疫情。該研究月前獲食物及衞生局醫療衞生研究基金近950萬元撥款資助,為本批獲撥款最高的項目。為盡快追測病毒傳播的蛛絲馬跡,潘烈文及其團隊爭分奪秒。潘教授接受採訪時表示:「時間唔等人,我哋用盡全力,甚至是百分之二百的努力,同時間競賽,做得幾多都盡做。」

17年前沙士爆發,潘烈文是最先破解首個非典型肺炎冠狀病毒序列的人。今年新冠病毒來襲,潘烈文根據沙士時期的經驗,早於病毒爆發初期,他與團隊六日內便研發病毒快速測試試劑,找出確診者。而至今疫情反覆,確診人數逾4000,亦出現不同的群組染疫案例及不少無源頭感染個案。如何找出病毒源頭及傳播模式?潘烈文表示,團隊將以基因序列測試的方法,擬在香港病人身上抽取樣本,透過其基因排序找出病毒傳播的蛛絲馬跡。

探究病毒抗原有否變異

潘烈文指出,他的團隊曾參與研究首宗寵物狗感染新冠肺炎個案,通過基因排序發現,病毒由主人傳染給狗隻。他說,早前坪石邨「彬記粥麵美食」的新冠病毒感染群組及的士司機群組,除了根據患者行蹤外,均利用基因排序的方式證實為群組感染。而有些源頭不明的個案,亦可透過基因排序與其他群組對比,從而產生關聯。

但潘烈文坦言,做一次基因排序需要數千元,以往沒有資源做大規模基因排序的研究,現時獲政府約949.23萬元資助,研究為期一年,可測試更多樣本。團隊亦擬進一步探究病毒抗原是否變異導致更廣泛的散播,潘教授說,這也影響新冠病毒疫苗的設計。

由一月疫情爆發至今,潘教授每天工作超過11個小時,有會議時則更遲收工,有時回家吃完飯也要繼續工作,形容這是科研人士「最起碼」的工作時間,他又笑言:「沙士之後都未試過咁嘅(工作)模式!」有同事打趣道,半年以來所做的工作,似乎是平時用一年完成的量。他坦言,新冠病毒病的研究比平時的科研節奏趕,「時間唔等人,我哋用盡全力,甚至是百分之二百的努力,同時間競賽,做得幾多都盡做。」

食衞局再撥5900萬資助23項目

與沙士期間相比,潘教授認為,現時科技更加成熟,但新冠病毒在人與人之間的傳播,比沙士時期嚴峻得多,而且未見有控制跡象,社會需長時間拚搏。至於目前市民可能出現「抗疫疲勞」,潘教授呼籲疫情當前,市民應理性冷靜面對,相信專業人士的意見,理解到所有措施是為了整個社會以及下一代,要多加忍耐和接受,共同走出低谷。

為資助本地大學進行新冠肺炎研究,食衞局上周三再撥款5900萬元資助23個項目,這是繼4月27日批出的1.11億元予26個申請後的第二批撥款。在六間申請撥款的大學當中,香港大學獲最大筆撥款,佔約2067萬元。

(來源:大公報)

責任編輯:之袁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