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專訊】據北京商報報道,近1個月內減持達到143次,二三季度會更猛烈——
今日,敦煌種業(600354)、長園新材(600525)等8家公司集體公佈大非減持的情況。這已經是近一個月以來第N次出現這樣的情況了。
而來自交易所的統計數據顯示,近一個月以來上市公司的大非選擇減持套現的次數達到143次,平均一個交易日超過7次,比前一個月加速了100%。
「即使每家公司只減持1%,對目前A股市場的打擊都可能是致命的。」一位市場人士不無擔憂地表示。
大非減持提速
儘管股民對大小非減持怨言頗多,然而在股改開始兩年半後,減持浪潮不可避免地越發洶湧。
1月19日,敦煌種業接到第一大股東酒泉地區現代農業控股通知,至1月17日收盤,農業控股售出敦煌種業無限售條件流通股4376246股,占公司股份總數的2.35%。長園新材控股股東長和投資表示,1月10日至1月17日長和投資共出售公司股份1371660股,占公司總股本的1.07%。
除了這兩家控股股東減持外,馬應龍(600993)第二大股東武漢國有資產經營公司減持馬應龍1432356股,占公司總股本的2.33%。金馬集團(600602)第二大股東山東魯能發展集團售出公司股票4311900股,占總股本的2.86%。ST松遼(600715)第二大股東上海中潤也售出854.55萬股,占公司總股本的3.81%。此外,中創信測、千金藥業和亨通光電也於同一日紛紛發佈減持公告。
根據滬深兩市披露的控股股東及5%以上股東限售股份減持情況顯示,近1個月以來,上市公司大非選擇減持套現的次數達到143次。而在此前的一個月,上市公司大非減持的次數僅43次,大非減持速度在不知不覺中已經快了兩倍以上。
資金壓力驟增
大非減持的加速對市場和個股形成了巨大壓力。投資者發現,此前考慮的大非為控制權而不減持的希望似乎落空了。如果按照1個交易日7家上市公司大非減持的速度,今年所有上市公司平均將至少減持1%一次。按照A股總市值計算,這將給市場帶來超過3000億元的壓力。專家預計到今年二三季度大非減持潮將會更為猛烈。
「股改承諾的時間已經到了。」華泰證券分析師周林表示,「按正常心理來說,如果1元買的東西可以賣到10元,那麼肯定會有減持意願的。比如中國石化這類公司,即使控股股東不減持,其餘股東也會選擇減持」。
周林坦言,這對市場和個股股價壓力不小。「對股民來說大非減持的風險難以避免,只能從市場環境和自我的風險承受能力判斷。如果市場不錯,存在賺錢效應,可能會有接盤;如果市場不好,一旦開始減持,市場可能就被打下來了。」
共贏還是共輸?
對於大非減持,中信建投分析師劉楊較為樂觀,他認為大非減持對市場是衝擊而非打擊。
「大非減持對資金方面肯定產生壓力,但更多是對宏觀政策緊縮產生的心理預期。事實上根據央行公佈的數據來看,外圍的資金是非常大的,和去年相比只多不少。」劉楊稱。
在他看來,大非減持也是實現共贏的機會。「如果大非一減持股價就下跌,對管理層、公司和股民而言都是共輸的局面,對管理層而言會造成相當的壓力。只有在股價不斷上升時選擇減持,才能夠共贏。」
和小非相比,管理層對大非減持的限制更為嚴格,同時很多大非也面臨控股和股權比例的問題,減持可能會更為理性而有規律。
「儘管如此,考慮到減持潮的洶湧而至,股民也應該對個股減持情況保持高度謹慎。」劉楊最後提醒投資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