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專訊】中國股市以大幅下挫結束了2008年第一個季度的行情。34%,這個數據讓滬指創下了自1992年以來季度跌幅之最。經歷了深度調整的中國股市市場底部究竟在哪裡?
滬指創16年來季度最大跌幅
被認為代表中國股市走勢的上證綜指在今年前三個月從5261.56點跌至3472.71點,跌幅達34%。這是中國股市18年來滬指的第二大季度跌幅。
早在1992年,上證綜指曾經因為股票交易制度的變動而出現短期暴漲,之後,在當年的第三季度從1191.19點跌至702.32點,創下了41%的季度跌幅之最。近些年來,雖然股指難免大起大落,但是尚未出現連續一個季度如此猛烈的跌勢。
反觀去年此刻,滬指正處於快速上升期。同樣是三個月的時間,上證指數從2675.47點攀升至3183.98點,升幅近20%。
與去年無數次的創新高相反,今年以來,下跌幾成常態。去年,多只大盤股上市,頻現巨額融資,卻難擋股市上漲之勢。今年,新基金頻頻獲批發行,依然難阻股市下滑步伐。
股指緣何持續下跌?
當前,市場各方對股市持續下跌的原因分析集中在美國次貸危機、上市公司再融資、大小非解禁以及對宏觀經濟的擔憂等。
廣發基金投資部總經理易陽方認為,大盤下跌的真接原因是對於再融資和大小非解禁的恐懼。證監會發表關於再融資的表態之後,至今遲遲未有新規出台,市場對此仍然擔心。
他分析說,大小非解禁後的拋售壓力也讓市場信心受到打擊。投資者擔心,在市場前景普遍不看好的情況下,一到解禁日,持有人大多會選擇拋售。
拋開這些表層現象,可以發現,從根本上來講,股市的大起大落與資本市場基礎制度息息相關。實際上,中國股市的此輪調整始於去年10月份滬指創6124點的新高之後。
「回顧過去一年來中國股市的表現可以發現,當前股市的大幅下跌是正常的,而且下跌來遲了。去年,股市大漲的行情決定了接下來暴跌是必然的。」經濟學家華生認為。
他分析說,這種大漲大跌與主板市場不夠市場化有密切關係。中國股市上的融資再融資從來都不是市場決定的,行政化的干預使得股市的供求關係很難達到一種平衡。
華生認為,當前股票發行審核、定價、申購以及新基金審批等都處於「過於行政化」的狀態,監管層滯後的舉措使得市場出現人為的大漲大落。
宏觀經濟基本面最終決定股市走向
從市場預期的4500點、4000點,到3500點,再到1日盤中跌至3400點以下,股指一次次挑戰著人們對於「底部」的判斷。
時至今日,業內對於行情未來走勢判斷出現較大的不一致,市場均衡點尚不清晰。南方基金投資總監王宏遠認為,過去市場的均衡點由包括券商、基金、保險公司、中小散戶等為代表的二級市場投資者共同博弈得出。但今年情況比較特殊,是以機構、中小投資者為代表的「證券市場存量資本」一方和以大小非減持、上市公司再融資為代表的「產業資本」一方的博弈得出。
王宏遠分析說,博弈最終將要得出市場的一個均衡點,就是在某一個價位和估值水平上,產業資本和大小非都不再減持,上市公司也不再願意在低位再融資,市場的大幅波動,就是尋找均衡點的過程。但這個均衡點在什麼地方,很難判斷。
建信基金研究總監王加英認為,從短期看,股指實際上並不存在所謂合理的位置。股票是一個基於客觀對象的一個主觀認識,既有上市公司業績等客觀事實,也有信心、心理預期等主觀判斷。應該注重長期,看中國經濟長期發展的趨勢,看上市公司的經營能力。
華生認為,如果沒有利好政策,市場依靠自身力量會調整至一個合理的估值水平。如果有利好政策出台,則可能會使跌勢趨緩,或者通過改變供求關係而抬高市場「底部」。他強調,股市最終要看宏觀經濟基本面。雖然今年中國經濟面臨很多困難,但是向好的基礎沒有變。(來源:新華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