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專訊】在市場關注的目光中,掙扎在16.70元發行價邊緣的「A股第一權重股」中國石油,在18日「破發」。
據新華網報道,面對從歷史高位回落近五成的A股市場,中國投資者的信心「底線」受到考驗。
「第一權重股」跌破發行價
在此之前,中石油已經屢次出現「險情」:3月27日,收盤首次跌破17元;3月28日和4月2日,盤中最低下探至16.70元的發行價;4月17日,16.72元的最低價距「破發」僅一步之遙。
18日,中石油收盤報16.02元,全天跌幅達到5.04%。
從2007年11月5日上市以來,中石油就沒能擺脫持續下跌的厄運。按照其上市首日48.60元的開盤價和48.62元的最高價計算,中石油登陸A股112個交易日,下跌幅度高達67%,遠高於同期上證綜指的46%的跌幅。
實際上,權重指標股板塊中遭遇類似命運的遠不止中石油一家。按照18日收盤價與上市後最高價相比,中石化、中國平安的跌幅都超過了60%。而A股歷史上唯一一隻「300元股」中國船舶,當日收盤報94.46元,距最高價跌幅接近七成。
「破發」擴容 引起各方高度重視
3月26日,中國太保成為這一輪牛市以來首只跌破發行價的個股。此後,中煤能源、中海集運兩隻大盤股相繼「破發」。4月18日,中石油加盟令「破發」隊伍再度擴容。
除了「破發」,A股市場頻頻出現的「破增發」和「破淨」也值得高度關注。
根據宏源證券研究所的初步統計,截至4月17日,2007年全年實施增發的210家上市公司中,50家已跌破增發價。而2008年至今,公開及向特定對像定向增發的47家上市公司中,約一半已「破增發」,且其破發價與最新收盤價的折價遠大於20%的水平。
宏源證券研究所所長程文衛分析認為,2006年下半年至2007年的牛市中,流動性氾濫使市場資金充裕,定向增發往往伴隨著大規模資產重組、優質資產注入、整體上市等後續動作,因而被市場視為利好並熱烈追捧。
程文衛說,進入2008年後,上市公司涉及增發,甚至是融資額更小的配股、轉債等,都會令投資者「聞聲而逃」。伴隨A股市場重心的不斷下移,增發已經演變成了股價的「蒸發」。
4月14日,南京高科收報20.84元,成為過去兩年多來首只跌破每股淨資產的A股。4月17日,長春經開也加入「破淨」行列。
按照《證券日報》的統計,截至4月17日,除上述兩隻個股跌破每股淨資產外,市淨率在1至1.5倍之間的上市公司有28家,1.5至2倍之間的77家,2至4倍之間的高達640家。同期上證A股和深證A股加權平均市淨率分別為3.89倍和4.15倍。
「從理論上說,剔除股東權益為負的上市公司,每股淨資產代表著公司最後清算時股東的剩餘價值,因此股價不應低於其每股淨資產。」程文衛說,從這個意義上來說,「破淨」顯示了投資者對整個市場的悲觀態度。
市場信心「底線」面臨考驗
從6124點的歷史高點,到18日收於3100點下方,上證綜指在短短半年中下跌近50%。
有投資者說,中石油上市對A股市場形成了拖累,導致大盤一路大跌。也有市場人士認為,深幅調整由A股市場估值回歸的內在需要引發,中石油只是「替罪羊」。
不管怎麼說,對於投資者來說,「A股第一權重股」的「破發」是對其信心底線的嚴峻考驗。
上海天相投資咨詢公司策略分析師仇彥英說,其實現在絕大多數公司基本面都是很好的,估值水平也不高,但由於中石油等指標股在指數中所佔權重比例過高,使得整個市場情緒隨之發生了變化。
仇彥英認為,從成熟資本市場來看,花旗巨額虧損導致股價暴跌,但美國股市並未因此而崩潰,這就是指標體系健全的表現。
光大證券研究所所長李康則認為,現在市場下跌的根本因素不在基本面和資金面,而在於信心。他呼籲,管理層應借市場下跌之機,對市場運行機制進行完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