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專訊】據人民網-《中國經濟週刊》報道,5月29日,國家統計局公佈的宏觀經濟預警監測結果顯示,4月份,我國宏觀經濟景氣預警指數為110.7,低於上月的113.3,連續第4個月處於代表穩定狀態的「綠燈區」。
2007年9月之後,我國上述宏觀經濟景氣預警指數曾連續4個月處於「黃燈區」。四個「黃燈」之後的四個「綠燈」,是不是意味著宏觀經濟已經排除「由偏向轉為過熱」的風險?
5月28日,國家統計局副局長許憲春在上海接受《中國經濟週刊》採訪時明確表示:「中國經濟可能已經進入調整週期,未來幾年,我國經濟增長速度將呈現出逐步回落的過程。」
經濟增速出現向下「拐點」
在經濟學中,經濟發展速度增長的峰值和谷值通常被稱為「拐點」,在判斷是否出現「拐點」時需排除兩種情況:即正常的經濟增長波動和經濟增長大起大落。而當經濟出現「逐步回落的過程」即可認定為經濟出現了向下「拐點」。
近年來,有關中國經濟是否將出現「拐點」的爭論在學界從未停休。自上世紀90年代年以來,許憲春長期擔任國家統計局國民經濟核算司負責人,而該司的主要職能是對國民生產總值(GDP)等反映國民經濟的重要數據進行核算。
「我們初步判斷,2007年可能是此輪高速經濟增長的峰值,今年後,經濟增長速度會逐步回落。」許憲春進一步分析說,「從世界GDP數據來看,經濟能夠連續保持5年以上兩位數高增長的國家和地區還是非常罕見的,我們目前只發現日本、新加坡和香港曾經有這樣的記錄。」其中,1966年到1970年,日本保持過連續五年的增長;1961年到1965年,香港也連續保持五年的兩位數增長。
許憲春認為,中國經濟發展也不能脫離世界性的規律,「中國在1992年到1996年曾經保持過連續5年的兩位數增長,屬於一個經濟週期中的向上週期,年均增長12.4%,而此輪經濟週期從2003年到2007年又是第二次連續五年的兩位數增長,年均增長12.8%,但這樣的高速增長是不能長時間持續的,必然會在出現峰值之後有個逐步回落的過程。」
記者注意到,近期一些國際組織和預測機構對2008年中國經濟增長的預測,也似乎旁證了2007年中國經濟處於峰值的觀點。世界銀行預測今年中國GDP增長9.6%,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測增長9.3%,亞太經合組織預測增長10.7%,亞洲銀行預測增長10%。
許憲春認為,國際組織和預測機構對我國今年經濟增長的預測結果都低於我國去年GDP11.9%的增長率,從另一個角度說明了2007年很可能是這輪經濟增長的峰值。
「拐點」後高通脹仍將持續
5月29日,經濟學家梁小民在上海舉行的某論壇上指出,中國經濟在近一、兩年內出現拐點難以避免,短期內後果「或許是災難性的」,但是從長期看,這個「陣痛」將使中國經濟的發展更健康。
在許憲春看來,此次經濟增長進入下降週期應該可以避免「大落」。「從上世紀90年代到目前,我國經濟運行出現了兩個週期。第一輪經濟週期是1990年到1999年,1996年出現波峰後,1999年回到經濟增長7.6%的波谷值。第二輪週期是1999年開始的,2003年到2007年連續五年的增長使2007年GDP增長處於11.9%的峰值,」他表示,「雖然此輪週期沒有結束,但可以判斷的是,其與上輪週期經濟波動存在一些不同,主要體現在此輪週期波動應該會小於上輪週期。如果不出意外的話,此輪週期的下降期能夠回到新的波谷,但我們認為新的波谷也不會太低。所以此輪週期波動應該是一個慢起步、勻加速、緩減速、穩著陸的態勢。」
不過,梁小民「拐點災難性」的論斷或許並非完全是「危言聳聽」,在記者的採訪中,多位經濟學家表示,目前CPI的持續高位相當讓人憂慮,如果當經濟回落發生時通脹仍處高位的話,許多經濟發展中的內在矛盾就會暴露出來。
許憲春的分析似乎印證了這一點。他向《中國經濟週刊》表示:「從物價來看,近年的第一輪週期峰值是1994年的24.1%,谷值是1999年的-1.4%,相差25個百分點。而此輪週期峰谷值之間只相差6.2個百分點,因此通過對CPI和GDP增長率的綜合比較,我們判斷,此輪經濟週期中,物價增長的峰值比經濟增長的峰值會滯後兩年,也就是通脹峰值會在2009年出現。」
5月初,中國人民大學國民經濟管理系主任劉瑞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曾表示:「其實早在去年第4季度開始,中國經濟就已出現『拐點』。要防通脹,理論上說,未來中國經濟增速不應超過合理增長率9%。」
「今年通脹形勢已經十分嚴峻,原來預計到第二季度會逐步回落,但是現在來看,這個回落期要往後推遲,特別是四川地震之後,可能進一步延緩價格回落的時間。」許憲春對今年的通脹形勢亦不樂觀,「目前,通脹問題必須引起我們的高度重視,因為如果一、兩年後物價到達峰值,那麼屆時將會給經濟造成巨大壓力。」
防「大落」,緊縮政策需調整
「胡錦濤總書記曾指出,要密切關注國內外經濟形勢的變化,正確把握宏觀調控的節奏、重點和力度。這為下一階段的宏觀調控指明了方向。」許憲春說。
近期國際組織和預測機構對今年的世界經濟形勢也做出了預測。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認為2008年世界經濟將增長2.6%,比2007年回落1.1%;英國經濟學家智庫(EIU)則預測今年世界經濟增長率為2.6%,回落1%;亞太經合組織預測世界經濟增長率為2.1%。
目前,中國經濟正在承受來自全球的不利因素影響:一方面,世界通脹的形勢嚴峻,據世界銀行統計,全球通脹率已經從1月的3.9%上升到3月的4.1%,其中發展中國家從7.6%上升到8.4%;另一方面,世界貿易增長率將出現明顯的回落,今年4月世貿組織發表報告稱,2008年世界貿易發展面對諸多不確定因素的挑戰,世界貿易增長率將出現大幅度回落,今年世界貿易增長率將從去年的5.5%下降到4.5%,下滑已經成為定局。
許憲春認為,這些國際諸多複雜因素,加大了宏觀調控的難度。「目前有『兩個避免』非常需要關注,」他表示,「第一個要避免政策性緊縮、美國次貸危機的影響和經濟發展自身規律形成的自然減速的疊加,造成經濟增長速度過快回落;第二個要避免連續五年的兩位數高速增長對價格的滯後影響。」
一位宏觀經濟分析專家向《中國經濟週刊》表示,在「第一個避免」中的三大因素中,次貸危機屬於國際環境,而經濟週期屬於客觀規律很難改變,如果這兩個因素比預想的要嚴重,那麼只有調整政策性緊縮才可能防止經濟增長速度過快回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