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專訊】第19屆世界石油大會6月30日開始正式議程。面對不斷飆升的油價,外界普遍期待此次會議能夠尋得一劑良方,但首日討論卻再度陷入無休止的爭論,高油價謎局依然難解。
世界石油大會每三年一屆。當來自世界各地的石油界巨頭們今年再度相聚時,擺在他們面前的是一個近乎瘋狂的石油市場。
就在此次會議舉行前夕,紐約和倫敦兩地市場原油期貨價格均突破每桶140美元關口。時隔一個週末,6月30日國際油價一度探至每桶143美元以上,創下歷史新高。而過去一年裡,國際油價已經翻了一番。
這不禁讓人聯想起2005年9月在南非舉行的上屆世界石油大會。當時的國際油價因為「卡特裡娜」颶風襲擊美國南部主要產油和煉油設施,曾創紀錄地突破每桶70美元。這在當時引起了全球一片緊張,世界石油大會與會人士普遍驚呼全球進入高油價時代。但他們不曾料想,3年後國際油價竟會高到如此地步,甚至可能將進一步攀升。
石油輸出國組織(歐佩克)輪值主席、阿爾及利亞能源和礦業部長沙基卜·哈利勒6月30日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說,鑒於北半球夏季能源消費高峰的到來,國際油價仍有可能突破每桶150美元,甚至沖高至每桶170美元。但哈利勒同時表示,國際油價會在年底有所回落。
如今,由高油價和高糧價所帶來的通貨膨脹威脅正在逐步取代金融市場動盪,成為全球經濟增長的首要威脅,並危及社會穩定。
以歐洲為例,歐盟統計局6月30日公佈的初步數據顯示,受高油價和高糧價推動,歐元區今年6月份的年通脹率升至4%,再度刷新了1999年歐元誕生以來的最高紀錄。同樣是在6月30日,法國再度爆發卡車司機抗議高油價活動,而最近一個多月,多個歐洲國家的漁民和司機都舉行了類似的抗議活動。
儘管各國都意識到高油價問題的嚴重性,試圖尋找到共同應對之策,但迄今的全球協調努力收效甚微。就在一周前,世界主要石油生產國和消費國代表在沙特阿拉伯吉達召開了一次國際會議,專門商討高油價問題,但在會議上石油生產國和消費國紛爭不已。
而這次世界石油大會一開始也帶著同樣的「火藥味」。作為產業界的重量級人物,英國石油公司首席執行官托尼·海沃德和美歐等石油消費國的立場相一致,他在當天的首場全會發言中率先將矛頭指向了供求層面,並積極替市場投機行為辯護。
海沃德說,國際油價接連走高並非投機泡沫,將高油價歸咎於投機行為純屬虛構,而所謂的投機者更恰當的稱謂應該是投資者。在他看來,油價上漲的真正原因在於供給沒有跟上需求增長的步伐。
英荷殼牌石油公司首席執行官傑倫·范德維爾在全會發言中也聲稱,因油價上漲而指責投機者是錯誤的。
而歐佩克輪值主席哈利勒則再度將矛頭對準了投機行為。他認為,由於美國發生次貸危機,引發金融市場動盪和美元貶值,大筆資金流向了石油等大宗商品市場,活躍的投機行為才是推高油價的幕後「黑手」。
實際上,此番爭論可謂是老調重彈。儘管各方均認為,油價上漲成因複雜,但要為居高不下的油價「退燒」則仍需抓住「病根」,否則此次世界石油大會很難為破解高油價謎局找到一個令人滿意的答案。(來源:新華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