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專訊】本周,國家統計局將發佈今年6月份及上半年的PPI、CPI等多組宏觀經濟數據。據知情人士披露,6月份的CPI同比增幅為7.1%,回落到與今年1月份相同的水平。
據南方日報報道,中信證券首席宏觀分析師諸建芳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認為,如果統計局本周公佈的新數據果真回落到了7.1%的相對低位,那麼,央行短期再次推出緊縮性貨幣政策的可能性就很小。
與諸建芳的上述判斷頗為接近,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所所長夏斌、中國宏觀經濟學會秘書長王建在受訪時也認為,近期的宏觀政策不應以控制物價為唯一目標——比防治通脹更為重要的,是要確保經濟增速的「平穩」、「向上」。
值得提及的是,知情人士還告訴本報記者,近日,決策層將再次召集「智囊」問策。據稱,面對眼下最新的宏觀經濟形勢,官方極有可能對現行宏觀調控政策作出「調整」。這位知情人士說,「新的提法可能由目前的『雙防』調整為『一防一保』;具體政策方面,貨幣政策可能由目前的『從緊』調整為『適度放鬆』。」
.企業盈利空間受壓或將拖累經濟增速
事實上,最近一個月來,社會各界已在對官方後期政策的取向展開動態觀察和深入權衡。其中一個被廣泛爭辯的話題是:在「5·12」汶川大地震之後,我國經濟增速會否出現明顯回落。
不少專業人士指出,大地震拖累我國經濟增速是毋庸置疑的,此外,我國官方為防範通脹而不斷拋出緊縮性貨幣政策、美國次貸危機繼續加深以及亞洲諸國經濟遭遇惡性通脹壓力等諸多現實因素,也必將給我國經濟增長增添一道道難越的「障礙」。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所所長夏斌在受訪時就呼籲,政策層面應將保經濟增長放在宏觀調控目標的首位。他認為,相比於嚴峻的通脹壓力而言,「如果經濟增速下降過快,我們要為之付出的代價肯定很大」。
中信證券首席宏觀分析師諸建芳也對當前經濟存在下行風險表示憂慮。「受嚴厲的宏觀調控、地震以及去年的高基數因素影響,二季度經濟增長可能是全年的一個低點。」諸建芳認為,「如果維持現行調控政策,經濟下行風險將進一步加大。」
中央財經大學郭田勇教授不久前完成的一個調研報告顯示,在人民幣不斷升值、央行政策不斷緊縮的背景下,我國大量企業正面臨著生存之困。「包括廣東、浙江、江蘇在內的很多沿海的企業,生存的空間越來越小,更談不上盈利空間了。」記者注意到,郭田勇的這個觀點與海關總署、國家統計局、國家發改委近日發佈的相關數據極為吻合。
海關總署7月10日發佈的數據表明:今年6月份,我國出口額為1215.33億美元,雖然同比增加了17.6%,但較今年5月份的28.1%大幅下滑了10.5個百分點;6月份進口額也較5月的40.0%的增幅有所減少,同比只增長了31.0%。此外,6月份的貿易順差為213.5億美元,雖然略高於5月份的202.1億美元,但同比大幅下降20.6%。
企業盈利空間受到明顯壓迫的幾個側面是,根據國家統計局、中國物流與採購聯合會提供的數據:今年二季度,我國企業家信心指數、全國居民消費信心指數都出現了較為明顯的回落;中國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也是連續兩月不斷下滑。
此外,由國家發改委7月12日發佈的資料,也對當前經濟增速是否放緩的命題提供了新的參考。該資料稱:從工業經濟運行、社會消費、進出口貿易、城鎮固定資產投資等方面數據看,今年1到5月份,受到內外經濟形勢的綜合影響,長期依靠出口拉動的東部地區,其經濟增量已開始放緩。
.對從緊中局部問題進行微調
那麼,我國未來幾個月的經濟增速是否真的會快速下滑?官方究竟會在戰略上進行什麼樣的調整呢?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的一位權威專家告訴記者,從最近一段時間的動態看,多位高層領導紛紛前往全國各地展開調研,「相信高層對於目前的經濟形勢很快就會形成一個共識,新的戰略部署也很快就會跟進」。
在這位專家看來,如果高層要對調控思路進行調整,「可以堅信的一點是,『防通脹』這個目標肯定不會變。」他認為,可能發生變化的是「暫停『防止經濟增長過熱』的這個目標。相反,極有可能轉而確保經濟增速的平穩性」。
郭田勇在受訪時則更為明晰地判斷說,官方的調控新思路很有可能發生從「雙防」到「一防一保」的轉變,即「防治通脹、確保經濟增速」。
郭田勇分析說,從國內看,嚴厲的緊縮性調控政策不僅加大了企業融資的難度,而且影響了居民消費的信心,這顯然不利於經濟的穩健增長;從外部看,受次貸危機影響,世界主要發達經濟體的國內消費都遭遇了不同程度的打擊,這可能會對我國未來的出口造成深度的負面影響。「如果我們的調控政策繼續沿著緊縮的方向加碼,一大批中小企業生存就肯定會成問題。」
但對於南開大學金融系教授劉瀾飆作出的「經濟衰退已經開始」的判斷,郭田勇和曾任央行研究局副局長的景學成都提出了不同的觀點。郭田勇、景學成都認為,雖然經濟增速出現了新的變數,但從總體上看,我國經濟上升的趨勢並未改變,而且我國經濟增長有著「趨熱容易放緩難」的「內在規律」。
景學成分析,在體制改革未能到位的情況下,我國經濟運行的主要矛盾始終是經濟趨向過熱和平穩增長之間的矛盾。因此,如果草率地認為經濟增長需要「注入大容量的強心針」,則可能為今後再度「防範經濟增長過熱」製造伏筆。
「在通脹和經濟增長之間尋求平衡,向來是各國央行追求的目標。」在景學成看來,防止通脹和保持增長之間不是非此即彼的對立關係,我國的中央銀行法也規定,央行的職能就是保持物價穩定並以此促進經濟增長,他說:「防止通脹正是為了保證經濟能夠持續又好又快地增長,有質量地增長。」
正是基於上述考量,郭田勇和景學成都認為,一方面,接下來的調控政策有望適度放鬆,但另一方面,根本的取向還會是「從緊」。也就是說,官方及相關政策層面極有可能採取的動作是:對從緊中存在的局部問題進行微調,而非全面鬆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