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8年11月24日 星期一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 即時新聞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APEC峰會閉幕 中國成主角


http://news.wenweipo.com   [2008-11-24]

 【文匯專訊】由21個亞太成員參加的APEC峰會23日在秘魯落幕,各方高調承諾不用貿易保護等「自私手段」來對抗金融危機,但很多西方媒體都不把這一鄭重承諾當回事,而是大談中國、俄羅斯在拉美挖美國的牆腳,甚至莫名其妙地把此次峰會渲染成了「美國後院保衛戰」。

 當地時間22日,參加APEC峰會的領導人發表聲明,英國廣播公司(BBC)題為「APEC領袖聲明誓言堅守自由貿易」的報道說,與會的領導人承諾在未來一年不會以提升貿易壁壘作為對全球金融危機的回應,「世界經濟增長放緩增加了滋生保護主義的風險,而保護主義只會進一步惡化當前經濟形勢」。按照傳統,參會的領導人穿上東道主秘魯的傳統服裝進行大合照,並通過利馬宣言:各成員採取緊急和非同尋常的措施,穩定金融市場,加強經濟增長,有信心在18個月內克服危機。

 美國戰略預測公司的分析文章說,如今的APEC已從成立之初的多邊貿易組織演變為一些世界大國舉行雙邊會晤的論壇,但備受矚目的顯然是美日中俄「四大國」——特別是現在。秘魯《郵報》在報道峰會舉行時說,這次APEC讓世界三大核武器擁有國——美國、俄羅斯和中國的元首第一次齊齊踏上了秘魯的土地。

 胡錦濤抵達利馬之前,秘魯已經掀起「中國熱」,多家報紙頭版都刊登了中國國家主席來訪的消息,在中國與秘魯簽署了自由貿易協定之後,秘魯各方更是紛紛議論這將給嚴重依靠自然資源出口的秘魯帶來哪些好處。哥倫比亞《Terra》雜誌最新一期題為「中國為拉美而來」的文章說,布什即將離開白宮,而中國在此時與多方會談力圖找到減輕影響全世界金融危機的方法。因此,秘魯總統加西亞才會對中國國家主席的到訪如此熱情迎接,並為19世紀華人勞工在秘魯受到的不公正待遇而道歉,同時還與中國簽下了對中國十分有利的自由貿易協定。

 德國東亞太平洋研究中心主任哈恩斯說,西方對中俄與拉美走近十分警惕,紛紛突出對美國的威脅,把這次APEC峰會變成了一場「美國後院保衛戰」。法新社稱,中俄將APEC視為一個達成新貿易交易以及與富產能源的拉美結成聯盟的機會,「這裡曾被視為美國的後院」。BBC稱,本月稍早中國發佈了其第一份有關拉美的政策文件。這份文件缺少細節,目的是向世界展示它對拉美地區的鄭重態度,中國以前分別在2003年和2006年發佈有關歐盟和非洲的類似政策白皮書。報道還說,「分析家說,中國與拉美國家之間的自由貿易協定,可作為理解中國長期意圖的一個跡象」。《國際先驅論壇報》題為「中國刺穿拉美」的文章說,中國與美國的關係「更加全球化」,兩者的利益在以難以預料的方式交叉。

 JCC新日本研究所副所長庚欣說,中俄參與APEC峰會本來是去應對從美國發源的全球金融危機,但卻引發美國媒體「後院被威脅」的大警報,它們之所以對中國與俄羅斯在拉美的活動如此敏感,大背景是美國正處在70年來僅見的經濟危機中,「危機中的人肯定會更為敏感」。(環球時報)

  相關「即時國際」新聞
APEC峰會閉幕 中國成主角    [24日 09:50]
英18歲女子拒絕流產將生下連體嬰兒    [24日 09:13]
比利時重罰希特勒膜拜者    [24日 08:52]
日本最早28日下令撤回駐伊拉克空自部隊    [24日 08:51]
韓朝邊界發生手榴彈爆炸 5韓兵傷    [24日 08:39]
阿根廷前警察局長電視直播中開槍自殺    [24日 08:38]
英國近200名公務員薪水高過首相    [24日 08:32]
奧巴馬提名蓋特納任財長    [23日 22:15]
幾內亞比紹總統住宅遭槍擊 局勢已受控    [23日 21:30]
APEC工商領導人峰會閉幕    [23日 20:37]
希拉裡望任美國務卿 華人反應強烈    [23日 19:45]
美一婦女縱火誤殺兩子女    [23日 19:37]
俄威脅切斷對烏克蘭供氣    [23日 18:17]
日本前高官遇襲案:兇犯認罪自稱為寵物報仇    [23日 17:20]
幾內亞比紹傳「兵變」 總統官邸遭槍轟    [23日 17:15]
APEC安保漏洞頻現 布什嚇得準備夜宿航母    [23日 17:09]
小奧經濟團隊 實為重組克林頓人馬?    [23日 15:56]
「奮進號」太空人完成第三次太空漫步    [23日 14:39]
意總理貝老 曾與多名女演員調情    [23日 14:32]
索馬裡海盜威脅 將處死沙特油輪人質    [23日 14:30]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即時新聞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