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專訊】12月1日,美國當選總統奧巴馬正式提名希拉里出任國務卿,並提名現任國防部長蓋茨繼續留任。希拉里將做一個怎樣的國務卿,她將如何佈局美國外交,尤其是將採取何種對華政策引人關注。
她為何給昔日對手「打工」
奧巴馬為什麼會找她當國務卿?而希拉里又為何甘心為昔日的對手和小字輩「打工」?
互相需要也許是個解釋。奧巴馬很清楚,提名希拉里是個明智的選擇。啟用昔日對手能顯示大度,能借此彌和黨內分歧———希拉里支持者的勢力不可小覷,並能借用到美國前總統克林頓的外交資源。與此同時,這項任命也等於是化解了未來的政治威脅,四年後的美國大選,奧巴馬將不用擔心希拉里跳出來爭鋒了。復旦大學國際問題研究院常務副院長沈丁立說:「奧巴馬用希拉里是智慧,而不是信任。」中國社科院美國研究所倪峰研究員指出:「奧巴馬提名希拉里更多是出於政治方面的考慮。」
希拉里也很清楚,眼前來說國務卿的位子是個不錯的選擇。這位女強人雖然不願放棄總統夢,但現在她只是100個參議員中的一個,要熬出頭還有待時日。據說初選失利後,她曾找過黨內大佬愛德華·肯尼迪和參院民主黨領袖裡德,請他們為她安排主持一個醫療保健委員會,卻遭到拒絕。而當上美國國務卿,將給予她更大的政治影響力。
她會如何表現?
在黨內預選時,「奧希」在外交理念和經驗上互相攻擊。現在硝煙雖已過去,但接下來作為美國首席外交官的希拉里會如何表現?
從資歷上看,當過8年美國「第一夫人」和多年參議員的希拉里,憑其經驗、背景、地位、名聲、手腕和專長,很適合坐國務卿這個位子。可是,她不但沒有賴斯與「老闆」布什那樣親密的私交,還具有咄咄逼人、強硬的鮮明個性。
一方面,她如何處理與奧巴馬的合作關係將值得關注。上海美國學會會長丁幸豪說,從機制上來看,美國總統和國務卿、國家安全顧問之間如何互動,將對貫徹其外交政策至關重要。《紐約時報》曾稱,希拉里出任國務卿後可能會導致國務院與白宮的某種對立———要知道,奧巴馬與希拉里在伊拉克、伊朗政策上的立場還是頗有差異的。沈丁立則用「幹練、有原則、領袖、熟悉國際事務」來形容希拉里,但這也似乎決定了她與奧巴馬之間產生衝突的可能性。而未來的「奧希」關係也被視為是對奧巴馬協調能力的考驗。
另一方面,她的政策可能由白宮決定,但是她會有自己的風格。倪峰認為,她可能會高調呼籲一些傳統的民主黨政治議題,比如人權問題。「與共和黨講利益不同,民主黨更講理念,也較容易受到國內輿論影響,加之其黨內派系林立,不易團結,這可能令其對外政策具有一定的模糊性」,倪峰說。
她面對怎樣的世界?
但說到底,作為國務卿,希拉里還是要按奧巴馬的外交政策辦事,而且美國的對外政策首先將由其國家利益決定,具有相當的連續性。
事實上,奧巴馬和希拉里的美國與布什的美國並無區別。他們都會追求美國的利益和主導地位,不過前者的手段可能更有彈性而已。丁幸豪判斷,希拉里上台後亟待解決的外交問題無非有四:一是在伊拉克和阿富汗可能收縮戰線;二在伊核、朝核問題上不會手軟;三是在反恐問題上會繼續小布什的政策;四是在處理大國關係上施展軟硬兩手。當然希拉里也會發現,美國操縱國際事務的能力已經顯著下降,這也預示著希拉里的使命將更為艱巨。
值得注意的是,最新曝光的奧巴馬對外事務團隊可謂「超豪華」——除了風格強硬的希拉莉外,他還挑選前海軍陸戰隊司令瓊斯任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布什政府的國防部長蓋茨也得以留任,這似乎讓人感覺到強烈的「鷹派」色彩。但美國《時代》週刊文章卻指出,奧巴馬將保護國內右翼領地的人士召集到身邊,其實並不突兀。《時代》週刊寫道:「希拉里、蓋茨、瓊斯與奧巴馬的不同之處並非在於他們希望改變奧巴馬的政策,使它向右轉,而是他們有能力說服右翼給奧巴馬的政策一次機會。」
她的對華政策如何?
希拉里當國務卿,將對美中關係產生什麼影響?應該說,從戰略判斷來看,希拉里與美國政壇的主流判斷沒有什麼不同,作為總統外交政策的具體執行者,她不可能「劍走偏鋒」。事實上,這次大選中,中美關係問題並沒有成為一個主要議題,這一方面是因為金融危機轉移了人們的視線,另外一個重要的原因則是中美關係持續穩定發展,美國兩黨就對華政策已有相當程度共識。希拉里在去年11/12月一期的《外交》雙月刊發表文章中稱,儘管美國和中國的價值觀念和政治體系極為不同,而且在一些問題上分歧很深,但美中合作的空間也是很大的。
分析人士指出,美國對外政策在今後一段時間內的目標,是在自身實力相對下降的情況下力圖改善美國的外交形象,維護美國的領導地位。這些因素,決定了希拉里出任國務卿後的優先任務。很顯然,在美國對內經歷金融危機、對外面臨恐怖威脅和軟實力下降的形勢下,保持美中關係的穩定,符合美國的利益。
雖然大局不變,但基於民主黨政策的傳統特性和希拉里強硬的個性,奧巴馬和希拉里時代的美中關係還是可能出現一些摩擦。傳統上傾向於貿易保護主義的民主黨人可能會將美國藍領失業、經濟不景氣等內政問題轉嫁給中國,而在意識形態上強調人權的國會也可能借西藏等問題向中國發難。此外,失去政權的共和黨人也可能發出雜音。倪峰說:「雖然從其以往言論來看,希拉里對華政策的立場總體上還是客觀的,但在具體問題上是否會有偏差,比如人權問題等,還值得觀察。」沈丁立判斷:「希拉里曾訪華兩次,比奧爾布賴特或是賴斯都要更瞭解中國。但是民主黨人一貫強調人權、公平,加之其強硬的個性,中美關係可能會產生一定的摩擦。但中國的地位決定了中美關係大局不會變。」(來源:解放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