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專訊】幾天前,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與美國新任總統奧巴馬通了電話,兩位領導人在交談中表達了推動雙邊關係進一步發展的良好意願。對中美關係來說,這次通話有著「定調子」的作用。對全球輿論來說,是一個十分積極的信號。
據人民日報海外版報道,在經濟危機的陰雲不斷聚集的時候,這個世界最需要的就是建立在互信基礎之上的信心。
眼下的美國經濟,正在出現幾十年來從未有過的嚴重衰退。困難當頭,華盛頓近期出現了不少雜音,先是有官員將金融危機原因的大帽子扣給了中國,而後又有官員指責中國操縱人民幣匯率,這種不負責任的言行損害了中美之間的互信,也讓世界輿論十分擔憂。
從中美關係的歷史經驗看,每當美國總統換屆,總會經歷一個從波折走向穩定的階段。華盛頓前些日子釋放出的雜音,會不會意味著奧巴馬上任後會重走老路呢?尤其是在全球經濟期盼復甦之光的關鍵時刻,中美這兩個被稱為「世界經濟發動機」的大國之間一旦發生貿易戰、匯率戰,那可絕對不是一個好消息。
但是,不少西方媒體也看到,建交30年來,中美關係發生了深刻變化,華盛頓施壓的效果是有限的,其強硬調門決不會使北京動搖。法新社的報道說,由於經濟危機造成的額外壓力,在奧巴馬執政期間美中關係會再度出現緊張,但是兩國很有可能共同消除分歧。
雜音出現後,美國眾議院美中工作組主席科克表示,奧巴馬總統將會向中國領導人表明,華盛頓無意同中國開展貨幣「匯率戰」。隨後,奧巴馬總統在與胡錦濤主席的通話中也明確表示,美國政府願同中方共同努力,發展更加積極、更富有建設性的美中關係。
中美兩國有著不同的政治體制、意識形態和文化傳統,又處於不同的發展階段,雙邊關係中出現摩擦和波折不值得大驚小怪。但關鍵在於,雙方是否能夠擺脫短視的局限,從深刻認識對方核心利益入手,從互利共贏與世界和平發展的高度來把握這一關係。
從長遠看,美國是最大的發達國家,又是現有世界秩序的主導者,而中國是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又是一個正走在復興之路上的大國,中美倘若能夠戰勝由差別與不同導致的不信任,學會在國際體系中作為公平的夥伴相處,就可以為世界的未來開創出一條嶄新的和平共處的成功之路。
從近期看,中美兩國所面臨的諸多問題已經超越雙邊,越來越多地具有了多邊性和全球性。中美兩國作為全球經濟的發動機,在應對金融危機的關鍵時刻,如果能夠攜起手來,通過合作而不斷增進互信,解決問題,就可以形成拉動全球經濟復甦的重要動力。
2009年將是充滿挑戰的一年,也將是新生的一年。走向新生,必須勇敢面對挑戰,贏得挑戰。30年來,中美關係正是在應對各種挑戰的考驗中不斷前行的,這一次又遇上了國際金融危機的衝擊。挑戰各不相同,但人們應對挑戰是有共同點的,那就是加強對話,增進互信,擴大合作。 (作者為人民日報高級編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