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專訊】大幅度增加農業農村投入,較大幅度提高糧食最低收購價,進一步增加農業補貼……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今年中央財政擬安排「三農」投入7161億元,比上年增加1206億元,並對全面加強「三農」工作進行了全面部署,部分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對此進行了評析。
農產品價格:「臨時收儲」能否止住跌勢?
2007年肉價暴漲,2008年豬賤傷農;2007年6元1公斤的棉花,2008年暴跌至4元1公斤;2007年的臍橙因冰雪災害滯銷,2008年的臍橙又因「蛆橘事件」身價大跌……過去一年我國農產品價格起起伏伏,讓農民們心裡不安。
「較大幅度提高最低收購價,保持農產品價格合理水平,提高種糧農民積極性,今年小麥、稻穀最低收購價平均每斤分別提高0.11元和0.13元,適時啟動主要農產品臨時收儲政策,增加糧食、棉花、食用植物油和豬肉儲備,加強農產品市場調控。」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的這些措施,力遏農產品價格下行態勢。
農產品價格事關農民收入,來自「中國臍橙之鄉」江西贛州的全國人大代表、寧都縣小布鎮黨委書記廖麗萍說,2008年因為南方的自然災害,16萬噸贛南臍橙滯銷;2008年由於國際金融危機,贛南臍橙價格更加低迷。她說,國家今年在大幅度增加農業農村投入、進一步增加農業補貼的同時,採取多項措施穩定農產品價格非常及時,受到農民廣泛歡迎。
全國人大代表、江西贛州市市長王平說,繼實施了多年最低收購價制度、去年首次啟動糧食臨時收儲政策之後,政府工作報告又提出要增加糧食、棉花、食用植物油和豬肉儲備,必將有力地穩定主要農產品價格。這方面,「糧價模式」已經有成功案例。由於國家多年儲備糧源,在去年上半年世界糧食危機中我國糧食價格沒有跟風上漲;而下半年隨著國際金融危機的蔓延,世界糧食價格掉頭向下,我國糧食存在下行壓力,國家隨即實行了臨時儲備後迅速抑制了下跌勢頭。
「國際金融危機尚未見底,今年我國農產品價格下行壓力仍然很大,雖然國家採取了措施,但穩定農產品價格仍有很大壓力」。全國人大代表、天津市東麗區委書記張有會說,國家要加強和改進對農產品市場供應和價格的調控,掌握好調控的力度和節奏,防止從一個極端走到另一個極端,從暴漲掉頭暴跌。他還表示,目前國家對糧、棉、油、豬等農產品都有臨時儲備措施來穩定價格,但對鮮活農產品的辦法還不多,要注意統籌兼顧。
農民工返鄉:是包袱還是財富?
「農民工回來不是包袱,而是財富,而且可以創造財富」。全國人大代表、江西省委書記蘇榮在江西代表團審議政府工作報告的會議上接受記者採訪時如此表示。他說,江西94個工業園區還能容納相當一部分返鄉農民工,特別是一些年輕的、有文化的,在外闖蕩多年,視野開闊,有的做了外企的中層甚至副總,回來後具有強烈的創業願望,已經和正在成為江西省實施全民創業的一支重要力量。
政府工作報告高度重視農民工返鄉問題,提出要廣開農民工就業門路和穩定現有就業崗位,要發揮政府投資和重大項目建設帶動農民工就業的作用,鼓勵和支持困難企業與員工協商薪酬,引導農民工有序流動,組織返鄉農民工參與農村公共設施建設,促進以創業帶動就業,鼓勵更多勞動者成為創業者,對農民工返鄉創業要進一步降低門檻,加大職業技能培訓的政策扶持。
為了支持農民工返鄉就業創業,江西省委省政府特別是政府的各個部門制定了許多實用的有利於農民就業創業的具體政策。各地認真落實,已初見成效。江西上饒把返鄉農民工作為一筆寶貴的人力資源財富,把金融危機和農民工返鄉作為調整產業結構、推進經濟發展的難得機遇,大力實施承接產業轉移、承接農民工返鄉就業創業的「雙承接」工程,已經新建15條創業就業街,14781名返鄉農民工重新走上了新的就業崗位。在江西新余市,自去年8月以來,農民工新辦企業已超過2100家。
全國人大代表、安徽省勞動和社會保障廳廳長朱勇也說,農民工返鄉可以緩解農村「空巢」現象。過去,大家常說村裡只有「386199部隊」,如今,發展現代農業、建設新農村有了新生力量。這對於搞精品農業,用工業化思維來謀劃農業的發展,加快農村的產業化經營,將有極大的幫助。要積極鼓勵返鄉農民工參與農業產業化開發,適時推進新農村建設規劃,引導他們投身新農村建設。
目前,安徽全省有5.26萬農民工返鄉創業,創辦經濟實體1.47萬個。全國人大代表、安徽宿州市委書記李宏鳴說:「承接東部產業轉移與返鄉農民工創業就業,將有力促進工業化、城鎮化和城鄉一體化發展,成為中部農區崛起的新支點」。目前,宿州市有4250名農民工返鄉創業,已在一些鄉鎮形成食品、板材加工等產業集群,成為具有較強生命力的新型鄉村工業,用工成本低,又可以就近吸納剩餘勞動力。
農村消費:「瘦馬」能否拉動「大車」?
「家電下鄉」「農機下鄉」「汽車、摩托車下鄉」,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加快建設「萬村千鄉」市場工程,推進連鎖經營向農村延伸;要把家電下鄉的400億元補貼資金用好用活,使企業增加銷售、農民得到實惠。
國際金融危機導致出口下滑,擴大內需成為黨中央、國務院的果斷決策。擁有9億農民的農村市場被寄予厚望。家電下鄉應運而生,補貼品種不斷增加。有關專家指出,財政補貼政策工具用於消費領域,與其說是對中低收入農民「雪中送炭」,不如說是對家電生產經銷企業的「雪中送炭」,更是對中國經濟「危中求機」的一個努力。
「擴大農村消費先要增加農民收入。」來自江西省余干縣瑞洪鎮鎮郊村的婦女主任、全國人大代表謝木蘭說,家電下鄉讓農民得到實惠,但是她擔心有的地方尤其是偏遠山區,因為農民還很窮,讓他們消費就很難。長期調研「三農」和經濟問題的全國人大代表徐金鵬說,增加和擴大農民消費的前提是農民增收或者讓農民有良好的增收預期。對農村市場不可期望過高,拉動農民消費的前提是促進農民增收。要鼓勵農民合理、適度消費,防止攀比消費,要鼓勵農民把資金積累更多投入再生產。
「其實農村的基礎設施、公益事業、學校、醫院、村鎮建設以及各項服務設施,都存在巨大的投資空間。」張有會說,從擴大內需這個角度來講,把資金投向農村道路改造、通水通電、電網改造等公共基礎設施,不但可以促進農民消費,而且可以帶動上游產業發展;而加強農村的民生投入,把農民最關心的教育、醫療、養老解決好,盡快建立起覆蓋農民的社會保障制度,也可以解除農民的後顧之憂,讓他們放心消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