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相信不少中國人認識FMG(澳大利亞第三大鐵礦石生產商FortescueMetalsGroup)是來自前兩天的鐵礦石談判結果———中鋼協高調宣佈與FMG達成2009年進口鐵礦石價格協議,價格降幅35.02%-50.42%,合同期限從7月1日至12月31日。
顯然,在這次曠世談判之中,FMG十分成功地扮演了「鷸蚌相爭,漁翁得利」中的「漁翁」———昨天有消息傳出,FMG獲得中國金融機構提供的55億—60億美元的融資、獲得中鋼協2010年鐵礦石價格談判優先權的保證,FMG首席執行官安德魯·福斯特馬上抓住機會,表達了要在上證所上市的願望。
FMG有顆「中國芯」
留意鋼鐵行業新聞的人,大概在今年2月曾讀到這條新聞:華菱鋼鐵加大增持FMG股份。當時國內的新聞,大多關注的是華菱鋼鐵的「國際化」進程,卻沒有將太多注意力放在FMG這家2008年才正式投產的公司上。
而如今,FMG卻成了業界炙手可熱的「新星」。記者在其官方網站看到,FMG的第一個客戶便是中國企業:2008年5月29日,FMG的第一船礦石運抵上海,目標客戶為寶鋼集團。寶鋼有關人士對外透露,寶鋼與FMG在2007年就已經簽署了為期10年的合作協議。FMG2008年的鐵礦石總產量為1480萬噸,連寶鋼的需求都滿足不了。
這麼一個小小的鐵礦石生產商,如何能在轟轟烈烈的鐵礦石談判中「突圍而出」?華菱鋼鐵在此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有媒體報道,當華菱鋼鐵在今年2月以12.7億美元、17.40%的股權成為FMG第二大股東後,FMG的「中國芯」起了重要作用。「李總(華菱鋼鐵董事長李效偉)是FMG的董事,在這個事情上有發言權。」華菱鋼鐵內部人士如此透露。
業界都同意這樣的看法,兼任中鋼協副會長的李效偉在一定程度上引導FMG加入與中鋼協的談判,他曾經在公開場合說過「供求雙方是唇亡齒寒的關係」,「中國每年4.5億噸鐵礦石進口量,是最大買家,現在應該是形成中國價格、中國機制的好時機」。
「60億美元的融資、搶佔中國市場份額、華菱鋼鐵股東影響力和鐵礦石『第四巨頭』的地位。」世界鋼鐵資訊資深分析師張長安對外表示,這些都是FMG願意以低於首發價2.05%與中國鋼企簽約的主要原因。
FMG一夜成名進入中國市場
談判剛剛成功,FMG首席執行官福斯特就已經公開高調宣佈:「FMG要成為中國最主要、最穩定的鐵礦石生產商。」他也迫不及待地宣佈:「FMG正在準備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力爭成為第一家在中國上市的國外礦石企業。」
福斯特預計,FMG明年年初的產能將達到4500萬噸,年中有望突破5500萬噸,2012年擴建目標位1.2億噸,而根據中投顧問的統計數據顯示,2008年淡水河谷對中國市場的供應量為1億噸。
跟中國4.5億噸的進口量相比,現在年產量僅僅2000萬噸左右的FMG只是九牛一毛。專家認為,FMG的最大優勢在於它幾乎100%供應中國市場,顯然,有了中國龐大的市場需求,FMG根本沒有銷售之憂。
當福斯特如此高調要進入中國市場的時候,業內人士表示,FMG才是這次談判最大的贏家。(來源:中新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