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新華網消息:20日,上海市統計局發佈最新統計數據顯示,2008年,上海市生產總值達到13698.15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經濟總量比1949年增長287.5倍,平均每年增長10%。
新中國成立60年來,上海從根本上改造了在半殖民地半封建條件下畸形發展起來的舊上海。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上海著力調整經濟結構和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切實加強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國民經濟向著又好又快發展的方向穩步邁進。
產業結構調整成效顯著
改革開放以來,上海經濟總量迅速壯大,尤其是從1992年到2007年,上海經濟連續16年保持兩位數增長。
近年來,上海城市功能定位向開放型、國際化、服務功能齊備的經濟中心城市轉型,2008年,三次產業的結構比例調整為0.8﹕45.5﹕53.7,第三產業占生產總值的比重超過一半。
以金融業為主體、貿易業為先導、交通郵電業為基礎的第三產業內部各行業均衡發展,房地產業與現代物流、旅遊會展、信息咨詢等現代服務業實現了跨越式發展。2008年,第三產業實現增加值7350.43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1949年增長145.9倍。
上海還大力推進高新技術產業化,明確了新能源、民用航空製造業、先進重大裝備、生物醫藥、電子信息製造業、新能源汽車、海洋工程裝備、新材料、軟件和信息服務業等九大高新技術產業化推進的重點領域,努力形成下一輪產業發展的新亮點。
「四個中心」建設加快推進
經過幾十年的發展,上海作為國內經濟中心城市的功能進一步加強。2009年,國務院正式下發了《國務院關於推進上海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和先進製造業、建設國際金融中心和國際航運中心的意見》,提出了國際金融中心和國際航運中心建設的總體目標。
2008年,上海市完成港口貨物吞吐量58170萬噸,連續第三年居全球首位。國際標準集裝箱吞吐量達到2800.6萬標準箱,躍居全球第二位。
由證券市場、同業拆借市場、外匯市場、保險市場、商品期貨市場等構成的比較健全的全國性金融市場體系,已在上海初步形成。上海證券市場各類證券成交額由1991年46億元增加至2008年的271842億元。
金融對外開放領域逐步擴大,落戶上海的營業性外資金融機構和跨國公司地區總部不斷增加。2008年,在滬經營的外資金融機構數增加到165家,其中獲准經營人民幣業務的有57家。
城市面貌日新月異
新中國成立後至改革開放前的近30年間,上海用於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的投資額僅為60億元。1979-2008年,上海用於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投資累計達10931.97億元,平均每年增長22.2%。
高架路、地鐵、大橋、越江通道等一大批重大工程相繼建成。對外交通初步形成了高速公路為主體、郊區骨幹道路為依托的快速交通網絡。中心城區建成了以「一環七射八換乘」軌道交通網,黃浦江上相繼建成7座大橋、6條越江隧道;已擁有軌道交通線路8條,磁浮線1條;軌道交通營運線路長度達到264.3公里;高速公路總里程已達到637公里。
大氣環境質量進一步改善,主要污染物排放量下降。2008年,上海城區大氣可吸入顆粒平均濃度由1980年的0.32毫克/立方米下降到0.084毫克/立方米;二氧化硫年日平均值由1980年的0.13毫克/立方米下降到0.051毫克/立方米;二氧化氮年日平均值由2000年的0.09毫克/立方米下降到0.056毫克/立方米。環境空氣質量優良率達到89.6%。
以環城綠帶、城市景觀綠地和市中心大型公共綠地為重點的綠化建設大力推進。2008年末,上海全市擁有園林綠地面積34256公頃,市區人均公共綠地面積達12.51平方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