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70歲的塔爾寺老僧人丹北尼主入寺已50多年了,提起「醫保」一詞,他連聲說「好」。今年他不僅參加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還被納入政府最低生活保障範疇,每月享受200多元的生活保障。
「剛入寺的時候,靠家裡送吃的,經常發愁吃不飽肚子。現在,不但吃飯再也不必發愁了,連看病都可以報銷了。」丹北尼主說,「生活的變化真是太大了。」
塔爾寺是藏傳佛教著名寺院,位於中國西北的青海省。青海省是中國五大藏區之一,中國10個藏族自治州中有6個在青海,全省有藏傳佛教寺院600多座,僧尼4萬多名。同時,藏族自治州基本都是全民信教地區,藏傳佛教占主體地位。
今年,青海省相繼出台了《青海省宗教事務條例》,海南和黃南2個藏族自治州相繼出台了《藏傳佛教事務條例》。
值得注意的是,兩個《藏傳佛教事務條例》中都規定:「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將佛教活動場所的水、電、路等基礎設施建設納入城鄉發展總體規劃。」
同時,條例關於「佛教教職人員享有的權利」中,除了規定在宗教方面的相關權利外,還特別規定了「佛教教職人員享有享受有關社會保障待遇的權利」。
青海省人大民族僑務外事委員會官員張繼沛說:「《藏傳佛教事務條例》對正常的宗教活動予以立法保護,對寺院和教職人員作為基層單位和公民予以界定,讓僧眾和群眾一樣享受國家的惠民政策。」
塔爾寺管委會常務副主任尖贊昂旦說:「把這些內容寫進法律,這是好事。」他由衷地稱讚說:「這幾年是寺院發展最好的時期。政策確實好了,宗教信仰自由落到了實處。」
「過去僧人有一種『邊緣化』的感受,農村都有新農合,大病小病可以報銷。但僧人既不是工人,也不是農民,過去沒有出家的時候還有田地,有生活來源,做了僧人哪方面都享受不了,什麼都沒有。」
雖說出了家,但「藥價貴、看病難」對僧人們也一樣不能免俗。「過去僧人都有不敢去醫院的恐懼。得了病,能拖一天是一天,能不去醫院就不去醫院。」
現在,僧人全部納入了新農合,和農牧民平等對待。自己只交20元,看病就可以報銷60%的費用,僧人們確實得到了實惠。「去年以來,有不少僧人住院,新農合幫他們緩解了困難和壓力,心裡都感覺很溫暖。」尖贊昂旦說。
治安室主任丹增去年患肺部感染,住院花了6000多元,總共報銷了2600多元,為他減輕了不小的負擔。
「不僅看病可以報銷了,寺院的變化也很大。20年前我到寺院時,冬天取暖還用火盆,後來燒煤磚爐子,現在不僅有電燈還有電冰箱、電暖氣,電視也普及了,不少僧人都用上電腦了。」丹增說。
「今年還將落實大病救助等政策。」湟中縣政府民族宗教局局長馬玉禎說:「和全縣推進城鎮居民養老保險制度一起,僧侶還將全部享受國家的養老政策。」
塔爾寺位於湟中縣城南隅,時代的發展,社會的進步,僧人們也看在眼裡。過去,塔爾寺吃水很困難,要僧侶自己背井水,後來,從附近的村子就近接了自來水管,但時有時無。2007年,縣政府相關部門不僅上門幫助解決了寺院的吃水問題,連同消防用水一起解決了。
過去沒有水廁,寺院的衛生問題十分突出。眼下,交通、水務部門投資360萬元的給排水項目工程已開工建設,電網擴容改造項目也正在進行中。
月初出台的《青海塔爾寺文物保護總體規劃》將塔爾寺危房改造、維護等納入了規劃,其中消防、安保等兩項費用800萬元已到位。
39歲的寺管會辦公室主任丹北君尼欣喜地說:「現在,寺院管理也用上了電腦,實現了辦公現代化。我們還在著手做塔爾寺的網站。」
在湟中縣,所有宗教活動場所都已實現了通路、通水、通電、通訊,994名宗教教職人員全部納入了農村新型合作醫療保險。縣林業旅遊局實施了塔爾寺周邊生態建設和綠化工程,政府還無償給塔爾寺安裝了350台衛星接收機,贈送了DVD、電視機;給塔爾寺藏醫院、圖書室、敬老院等配置了設備設施,有關部門還組織宗教界代表外出考察,開闊眼界,增長見識。
「科技的發展,國力的提升,給生活帶來的方便,沒得說。政府方面對寺院的好,也沒得說。」尖贊昂旦說:「需要的是個人的修行,人來的再多,科技再發展,僧人的本分不能忘。」
位於青海南部的黃南藏族自治州隆務寺寺主活佛夏日倉說:「近年來,州上把寺院基礎設施建設和發展寺院經濟納入了縣域文化、旅遊發展規劃。」
以前,隆務寺的道路都是土路,現在變成了石板路;以前,僧人們要到1公里外的隆務街用木桶挑水吃,而現在,自來水接到了僧捨中;寺院用電也納入了政府的電網改造項目,不僅用電很穩定,電價降低了,電器也多起來了,做飯也用上了電灶。
「而所有這些,寺院和僧侶個人只出了很少的一點錢,絕大部分是政府出的。」夏日倉說。
分析人士認為,立法保障藏傳佛教寺院和僧眾享受國家的惠民政策,體現了中共執政理念的昇華。(來源:新華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