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加裝著艦尾勾的殲10 【文匯網訊】 俄羅斯媒體12月28日刊文稱,中國軍方已在不久前成功地對艦載型的殲-10戰鬥機進行了測試。中方此舉不僅證明了其正在著手打造一支自己的航母艦隊,而且還具備了獨立生產艦載戰鬥機的能力。而中國航母編隊的出現無疑會對美國與俄羅斯構成直接挑戰。
環球網引述俄羅斯《消息報》報道,據悉,艦載型殲-10是在中國於上世紀90年代購自烏克蘭的「瓦良格」號航母上完成起降試驗的。從2002年起,該艦便一直停泊在大連的一處船塢中。在此期間,中國的專家們對其進行了全面的維修和現代化改裝。同時,北京方面也並未掩飾其準備通過「瓦良格」號獲取航母建造技術的意圖。不過,中國在打造本國航母編隊的過程中還曾面臨過兩個難題:一是如何製造能夠在航母上起降的戰鬥機,二是缺乏培訓艦載航空兵飛行員的經驗。
因此,很長一段時期以來,中國曾多次嘗試從俄羅斯獲取所需的技術。在2003年,中俄兩國曾簽署了授權中方組裝200架蘇-27SK戰鬥機的合同。不過,中方後來以該型戰機性能偏低為由,僅僅組裝了100架蘇-27SK。之後,中國的設計師們便推出了一種國產重型戰鬥機--殲-11B。當然,眾所周知,殲-11B是俄制蘇-27/30的仿製品。與此同時,中國還在俄方的幫助下平行開發出了另外兩種能夠與俄制米格-29相競爭的輕型戰鬥機--殲-10和FC-1。毫無疑問,中國借助從俄羅斯獲取的技術一下將本國軍事航空業的技術水平向前推進了20-25年。
儘管如此,俄聯邦軍事技術合作局仍批准繼續向北京提供一些關鍵性的技術裝備。其中就包括允許中方獲得並向第三國轉售最新型的RD-93發動機。需要提醒的是,俄制米格-29裝備的正是該型發動機。
2009年1月份,俄中還簽署了再提供122台AL-31FN發動機的合同,以便為殲-10提供可靠的動力系統。俄國防產品出口公司副總經理亞歷山大·米赫耶夫曾指出,該公司目前還在就再出口100台RD-93發動機與中國航空工業公司進行談判。而裝備這些發動機的將是米格-29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對手--FC-1。
此外,中國還獲得了法扎特隆公司最新研製的「珍珠」機載雷達。該雷達是「甲蟲」雷達的一種變體,而後者則被用於裝備俄最新型的米格-35戰鬥機。
除了俄羅斯以為,烏克蘭也是中國獲取現代化軍事技術的一個重要來源。烏方不但以2000萬美元的價格將「瓦良格」號及其技術文件售於中方,而且還向後者提供了一架試驗型的蘇-33艦載戰鬥機。
俄聯邦軍事技術合作局副局長亞歷山大·弗明指出,中國現在感興趣的已不再是直接採購最終的產品,而是要獲取那些剛剛開發出來的高新技術。他表示:「當然,有計劃的聯合試驗-設計工作對我們也是有利的。」
但目前的問題是,中國的航空製造業完全是在按照自己的進度表與俄羅斯進行合作,他們到目前為止所解決的都是自己的問題,而非俄方的問題。
雖然俄中雙方已就知識產權保護問題達成了協議,但中方對俄羅斯軍事技術和武器裝備的仿製仍是一個非常現實的問題。
事實上,中國的仿製行為已經對俄制武器的外銷構成威脅。例如,中國目前已授權巴基斯坦自行組裝FC-1型戰鬥機。此外,中國還將在今後不長的時間內生產不少於2000架的FC-1,用於裝備本國空軍和第三國(目前已基本確定的客戶包括孟加拉國、黎巴嫩、伊朗、馬來西亞、摩洛哥、尼日利亞、斯里蘭卡和阿爾及利亞)。
俄聯邦軍事合作局局長米哈伊爾·德米特裡耶夫早前曾表示,俄今年出口了約50億美元的武器,其中大部分來自航空裝備。而如果中國今後繼續保持目前的速度開拓國際市場,那麼無疑會對俄軍用飛機的出口構成嚴重的威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