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2日,東莞市昱延食品有限公司被查封,法人代表被刑拘。其幕後推手疑與台灣昱伸公司的負責人為同一人。
相關舉措:食用油塑化劑含量納入監測
目前大陸未發現違法添加,專家建議少吃塑料包裝食品
昨日,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營養食品所研究員劉兆平說,今年已把塑化劑納入風險監測中,主要檢測家庭食用油裡是不是含有塑化劑。
台灣毒飲料事件以來,公眾最關心的莫過於大陸是否有企業「中毒」?昨日,在衛生部的溝通會上,劉兆平說,至少目前我們沒有發現(非台灣進口的食品違法添加塑化劑)。這次事件主要是從台灣引起,使用了含有塑化劑的起雲劑,其他的產品一般不可能會被違法添加這種東西。
劉兆平介紹說,我國有風險監測計劃,對一些重點產品和重點化學污染物進行常規監測,「一旦發現這些問題,我們會在行政部門的領導下啟動預警和風險警示。」
他說,疾控中心今年已經把塑化劑納入到風險監測中,主要是檢測現在家庭的食用油裡是不是含有塑化劑,「油都是用塑料桶裝的,我們想瞭解一下它的溶出是多少。如果是正規廠商按照正常標準來生產的塑料,裡面的含量應該是微量的。」
劉兆平表示,我們的目的也是想監測或發現是不是存在問題,甚至起到預警作用。「按照規定,這種桶裡是不應該含增塑劑的。」
北京協和醫院內分泌科教授伍學焱呼籲,盡量少吃一次性或塑料包裝的食品,家裡儲藏食物盡量用瓷器或傳統的容器,這樣可以避免風險。
延伸閱讀
生活中塑化劑「每天都遇到」
在我們身邊日常生活中,塑化劑廣泛存在,塑料袋、兒童塑料玩具、香水、指甲油、化妝品等裡面都可能含有塑化劑,不過專家表示,這些含量極其微小的塑化劑不足以造成太大影響。
復旦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營養與食品衛生教研室主任厲曙光對塑化劑的研究長達16年,昨天他為記者解疑答惑。
把熱包子、饅頭、玉米棒、點心裝入塑料袋中、擦香水、塗抹指甲油、頭髮定型水,都有可能與塑化劑「碰面」,甚至包括空氣中、水體中也有極微量的塑化劑。
「生活中每天會遇到,避免不了。」厲曙光介紹說,塑化劑目前約有20多種,其中最常用的有3種,為DEHP、DVP和DOP。台灣此次發現的是DEHP,最常用,佔全球塑料塑化劑消費量的86%,多用於塑料製品、玩具、橡膠管等,可增加彈性。
厲曙光指出,台灣塑化劑事件是人為直接添加到食品添加劑中,劑量比較高,毒性大。而他所研究的主要是塑料包裝中塑化劑的遷移量,從目前來看,塑料包裝中遷移出來的塑化劑的量非常少,由於人體有代謝功能,可在24-48小時內會隨尿液或糞便排出體外,這樣微小的量還不足以帶來危害。
厲曙光說,以DEHP為例,在動物試驗中對小鼠生殖系統、臟器等確實有影響,不過對人體的影響一直在觀察中,需要大量的樣本,目前還沒有明確的結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