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分關注令高考成「全民戰爭」
「獨木橋」何時能變「立交橋」
每年6月,全民集體進入高考語境,一切為高考讓路。原本一場屬於學生的「個體大考」,演繹成了考全民、考社會、考政府的「國家第一大考」——這幾乎是一場現代「全民戰爭」。一項調查顯示,近九成人認為當前社會對高考「過分關注」,應報以平常心,不必「全民助考」。
近年來,隨著中國高校擴招政策的不斷推進落實,出現了高考參考人數減少、高考錄取率提高、考生選擇多樣化等一系列新現象,但為何各界對高考的關注度仍然高燒不退,「全民高考病」一年甚過一年呢?
家長表示,雖然擴招政策之下的高校錄取率較高,但是大學教育質量良莠不齊,優質教育資源稀缺,加之就業競爭日趨激烈,因此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進入到一個更好的高校,接受更好的高等教育,為孩子的發展增加籌碼。
學者稱,高考壓力之所以那麼大,歸根結底是因為中國大學本身就是一條「獨木橋」。改革那麼多年,教育「市場」仍然沒有開放,以至中國大學提供的優質高等教育嚴重供不應求。
在高等教育已實現「大眾化」的今天,70%以上的考生都能上大學,然而他們卻並不是衝著「上大學」去的,而是都希望「讀名校」,而那幾十所重點院校的招生規模加起來只有幾十萬。同時,目前探索的自主招生制度中,高校佔據了絕對強勢;與之相應的考生自主選擇權卻未見彰顯,所以競爭必然更激烈。
2010年公佈的教育規劃綱要中提出:搭建終身學習「立交橋」,提供多次選擇機會,健全寬進嚴出的學習制度,辦好開放大學。但願綱要中勾畫出中國高等教育未來的美好藍圖,能夠盡早實現,讓高考這座「獨木橋」真正變成「立交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