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中國國家統計局最新數據顯示,目前中國60歲及以上人口占總人口數的13.26%,比10年前上升了2.93個百分點。(資料圖)
他指出,改革開放以來,中國之所以能夠創造世界發展史上的奇跡,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將經濟發展模式與人口結構特點相結合,發揮勞動力資源充沛的優勢,通過發展勞動密集型產業和出口導向,推動國民經濟高速增長。
在上述發展模式的推動下,中國經濟從頻臨崩潰邊緣發展為總量躍居世界第二,人民生活從溫飽不足發展到總體小康。
但金融危機後,發達國家過度消費拉動全球經濟增長的需求動力結構正在發生變化。伴隨著老齡化的加深,中國人口特點顯現出勞動適齡人口下降以及社會總撫養比上升的趨勢。
張車偉指出,勞動力供給不再源源不斷,中國經濟要繼續向前邁進,必須將過去那種依靠要素投入刺激經濟增長的發展模式轉到依靠生產率提高及技術進步推動的經濟增長上來。
不過,一個總量近40萬億元人民幣的經濟體要完成轉身絕非易事。經濟學家吳敬璉回憶說,早在1981年中國國務院就曾提出,要把經濟發展轉移到效率提高的基礎上去。但多年來的實踐表明,轉型的路上會有著諸多挑戰。
在張車偉看來,最大的挑戰在於創新。他表示,目前,中國經濟依靠外部驅動的特徵比較明顯,技術來源於外部,產品銷往外部,這和中國創新能力的不足有密切的關係。未來,必須加強創新能力的培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