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因水位持續下降,漁船擱置在鄱陽湖星子段乾枯的河床(5月31日攝)。新華社
二問:旱澇急轉是什麼氣候原因所致
「所謂旱澇急轉,就是某一地區或流域發生較長時間乾旱時,突遇集中強降雨,引起河水陡漲,客水入侵、內水難以及時外排的現象。」林建說。
在常年的4月至5月,長江中下游地區降水開始增多,並逐步進入明顯多雨期。而今年1月至5月,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蘇等省降雨較常年同期偏少51.1%,為1951年以來歷史同期最少。近期的強降雨導致長江中下游部分地區短時間內由抗旱轉為防澇。
「造成這種現象的『罪魁禍首』是季風。」林建說,季風是影響降水的主要因素,儘管今年季風爆發時間偏早,但中期出現中斷。現在季風加強,急流加強,副高北面有弱冷空氣南下,冷暖空氣對峙,出現了對流性降水。
中國氣象局公共氣象服務首席專家段麗表示,造成前期持續少雨的氣候背景主要有兩方面。首先,去年7月形成的拉尼娜事件一直持續到今年4月衰減並結束,海洋環流的變化導致春季熱帶西太平洋對流活動明顯偏弱,副熱帶高壓偏弱,位置偏東,不利於熱帶水汽向我國長江中下游地區輸送。
此外,今年春季歐洲和俄羅斯中部出現持續的高氣壓異常活動,而東部為低氣壓環流。這種大氣環流形勢導致強冷空氣頻繁入侵我國,抑制了熱帶暖濕氣流向北推進,無法形成有效降水。
專家分析,目前,水汽條件得到明顯改善,北方有冷空氣擴散南下,冷暖空氣交匯的地方位於長江流域附近,從而在近期會給這裡帶來明顯降雨過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