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馬靜北京12日電】中國30省會城市生活質量指數今在北京發佈,調查組經大型調查首次建立中國城市生活資料指標體系。值得注意的是,今次調查顯示,改革開放30年,高速增長並未帶來生活質量滿意度的顯著提高,但居民實際生活質量與居民主觀感受亦存在相當程度的反差。
滿意度指數54.49屬一般
首都經貿大學和中國社科院經濟研究所共同發起成立的中國經濟增長與週期研究中心,為評判經濟高速增長後城市居民生活質量狀況,歷史六個月進行了大型調查。調查顯示,中國城市生活質量滿意度並未像中國經濟增長一樣樂觀,總平均指數為54.49,處於一般和滿意之間,城市居民「生活質量」提高空間較大。
專家介紹,中國城市生活質量主觀滿意度指數主要包括收入現狀滿意度、收入預期滿意度、生活成本滿意度、醫療保障滿意度、生活環境滿意度、生活節奏滿意度和生活便利滿意度。通過主觀調查得出結果中國城市生活質量主觀滿意度指數前十名城市分別是海口,蘭州,杭州,濟南,銀川,合肥,成都,重慶和長春,後五名是昆明,太原,南昌,呼和浩特和武漢。值得注意的是,西部地區排在前十名城市有5個,比東部沿海地區要高。
廣州最高烏魯木齊最低
中國城市生活質量客觀指數排序前十名城市為廣州、上海、南京、銀川、石家莊、北京、福州、瀋陽和合肥,30個省會城市只有西寧和烏魯木齊低於50分,最高是廣州,最低是烏魯木齊,平均是57.67,總體介於一般和滿意之間。客觀指數和主觀的滿意度形成了一個反差。
首都經貿大學經濟學院院長張連城認為,中國30多年經濟快速發展,經濟實力大為增強,但居民對生活質量的滿意度並不很高,說明高速經濟增長並不必然帶來生活質量滿意度的提高,兩個反差存在表明中國經濟應在保持快速穩定增長的同時,努力提高居民生活質量、經濟運行質量和經濟增長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