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所謂的「阿拉伯之春」中,真正有能力推波助瀾的是美國。敘利亞會不會成為下一個利比亞,主要還看美國的態度。其實,從敘爆發反政府示威以來,美國一直左右為難。從西方的普世價值觀出發,美國自然應該支持敘利亞的「民權」運動,毫不遲疑地促巴沙爾盡快下台。雖然美國和西方一直在對敘利亞的「違反人權」施壓,奧巴馬總統還在5月19日的講話中對巴沙爾提出了「要麼引導國家過渡,要麼離開」的警告,但是,制裁和喊話的象徵意義大於實際意義,這與對待卡扎菲的態度和做法迥然不同。
西方所以如此,有其難言之隱。基於敘利亞在中東地區戰略平衡中的重要地位、強大實力和國際影響,美國必須謹慎行事。在美國人看來,雖然敘利亞不是美國的盟友,而且還與自己的對頭伊朗和真主黨、哈馬斯等反美組織關係十分密切,但敘利亞的穩定,對美國在中東的存在具有重要意義。更何況奧巴馬一直寄望巴沙爾能夠打破阿以和談的僵局,實現巴以、阿以真正意義上的和平共處,以保障以色列的長期安全。而且,美國人也十分清楚,國際上人緣頗好的巴沙爾不同於四面樹敵的卡扎菲,要想推動聯合國安理會對敘利亞採取類似利比亞的措施十分困難,首先俄羅斯和中國就是過不去的兩道坎。還有一點,那便是利比亞的前車之鑒。北約對利比亞的軍事行動尚且三月無果,要想在更加強大的敘利亞實現速戰速決自然更不可能。而美國和西方拖不起。因此,就連美國駐敘利亞大使都坦言,他的國家不會沿用利比亞模式對敘利亞進行軍事干預。
當然,從長遠來看,一旦敘利亞局勢進一步惡化,利比亞戰事出現有利於西方的重大轉折乃至最終解決,阿拉伯劇變繼續向縱深發展,美國和西方國家在無計可施的情況下再製造一個利比亞,並非沒有可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