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首頁 > 即時新聞 > 即時中國 > 正文
【打印】   【評論】   【推薦】  【關閉】  

南方澇景:城市為何「傷不起」


http://news.wenweipo.com   [2011-06-22]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車輛在武漢主幹道上的「河」裡「破浪前進」

——上海:大雨「倒灌」進地鐵

新浪網民「馬志海」在微博上發佈的一張上海地鐵「下小雨」的照片被超過1000名網友轉發,他寫道:一場大雨,上海地鐵成了水簾洞,漏得個通透。人類打洞史,千年有沒有?地鐵坑道防水排水技術,百年有沒有?被前人早已解決了的問題復又出現,這算哪門子的「世界性難題」?

對此,記者從負責建設運營上海地鐵的申通地鐵公司瞭解到,近期上海進入梅雨季節,在暴雨過程中,上海軌道交通部分地勢較低的地面站有漏水現象,其中,一些地勢較低的站點還出現了雨水倒灌進車站的情況,一些正在施工的工地與地鐵設施對接處也出現了漏水,有的車站頂部伸縮縫出現脫落也導致暴雨中漏水,而個別車輛內部漏水的問題則系空調管道阻塞,導致應該排出的水倒灌到車廂內。

目前,經歷了連續暴雨的考驗,上海地鐵開始連續動態關注雨情變化,緊急啟動防汛應急預案和措施,並提升了路網保駕等級。

科學規劃建設提升「城市良心」

150多年前,法國作家雨果就曾說過,下水道是「城市的良心」。如今,眾多網民疾呼,「城市建設不能光有一日千里的熱情,更應具備『一管百年』的思維」。

武漢大學城市設計學院教授周婕分析說,造成城市滯水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極端天氣越來越多,設計排水管網依靠的數據難以跟上災害天氣的變化;二是地面硬化等人類活動使原本可以依靠土壤、溝渠湖泊、地下河等吸納的水現在只能依靠管網收集,而水域面積又在不斷減少,如武漢市目前的水域面積就比1981年時減少了三分之一;三是城市排水管網主、次,支網不完善,很多支路沒有雨水收集系統,妨礙系統排水能力的發揮。

浙江省水利水電勘測設計院高級工程師吳乃康告訴記者,改變城市「逢雨必澇」局面還需要解決幾個「跟不上」。一是城市急劇擴大,城防建設「跟不上」;而是主要江河上游控制性攔蓄工程相對不足、堤防高度不夠、洪水有效調蓄能力「跟不上」;三是堤身單薄,管湧、潰決時有發生等整體抗洪能力「跟不上」;四是城市規劃欠科學、已有防洪排澇工程調度不合理,系統規劃指導「跟不上」。

周婕、吳乃康還建議,除了在流域治理基礎上進行城市防洪工程佈局建設外,當前還迫切需要做好流域水系的生態環境保護。建設城區時綜合考慮城市綜合防洪和排澇能力,兼顧看得見的地上工程和看不見的地下工程;增加江心公園等城市綠化區,將大批城市低窪區列為濕地,改善城市環境生態的同時,增強強降水和洪水來臨時對城市水量的吸收和儲蓄,以減小城區防洪壓力,起到滯洪和調蓄水量的作用。(新華每日電訊)



上一頁123

      責任編輯:丫頭
南方洪澇災害致全國175人死亡86人失蹤      [2011-06-21]
民政部:南方洪澇災害5個特點      [2011-06-21]
中國部份省份防汛抗旱兩線作戰      [2011-06-15]
三問長江中下游「旱澇急轉」      [2011-06-10]
南方多省份「旱澇急轉」趨嚴峻      [2011-06-10]
遭旱澇急轉 南方汛情迅速發展      [2011-06-08]
湖南洪澇災害 上萬人緊急轉移      [2011-06-06]
南方六省持續強降雨 部分地區旱澇急轉      [2011-06-06]
湖南降暴雨 旱澇形勢急轉      [2011-06-06]
南方6省強降雨 湘贛旱澇急轉      [2011-0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