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學者作出澄清
針對上述報道,楚樹龍23日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時解釋說,台灣媒體報道他在布魯金斯學會上發表的文章,最早起源於去年7月在美國卡內基和平基金會一次研討會上的發言,當時曾寫過類似文章,並在會場散發。後來,應布魯金斯學會約稿,修改並擴充後正式發表。記者注意到,這篇題為《為更好理解和提升兩岸關係而溝通》的文章約有4500多個英文單詞,其基本意思是:近些年來兩岸關係有了許多改善,以後要繼續改善,面臨著一些問題,例如現在兩岸都按照自己「憲法」堅持一個中國的立場,但並不是雙方的共同框架,這種關係是不正常的;兩岸要繼續談判,就不得不面臨如何處理兩岸政府之間關係的問題。楚樹龍說,但「我並沒有說『一國兩府』」,那可能是他們對文章的理解與敏感。他稱,「一國兩府」是一個很早很舊的概念,李登輝時就曾提出,大陸沒有接受,現在哪種模式能解決兩岸之間的問題還不知道,關鍵在於雙方都必須承諾一個中國的共同框架,「至於未來是一個國家兩個政府,還是一個中央一個地方,那是另外的問題,我也沒法說」。對於文章中提到的「台灣的國際空間」,楚樹龍認為,一切都要在一個中國共識的前提下才能解決,目前雙方還沒有進行正式談判,台灣的國際空間無從談起。他建議,今後在一些國際組織中,可以讓台灣作為中國一個相對獨立的部分參加,甚至在聯合國代表團中,台灣也可以作為中國代表團的一部分,但只有參與權,要表決時,中國只有一票。另一方面,楚樹龍也講到,台灣是選舉社會,「台獨」勢力有可能重新執政,要防止台灣方面利用國際空間問題來搞「台獨」。
楚樹龍特別提到,兩岸的未來只能在雙方正式談判過程中由兩岸官方來解決,學者只是提出個人想法供參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