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趙一存、王曉雪北京6月28日電】90年前,他們冒著血雨腥風昂首站立在天地之間,在鐮與錘的旗幟下,站成巍峨壯麗的群峰。90年間,沒有什麼能比他們更能度量出一個民族的高度。90年後,當那個槍林彈雨的時代漸漸遠去,我們已經踩著先人的足跡迎來一個繁榮富強的新時代。當老一輩領導人的故事先後成為傳奇,紅色精神依然在漫長的歲月長河中沉澱並傳承下來。建黨90周年紀念日來臨之際,香港文匯報在此間訪問多位開國元勳的後代,聽他們講述父輩故事,他們對前輩是非功過的坦承和親切隨和的作風證明,先輩們的精神並沒有隨著他們的離去而走遠,相反,卻在歲月的磨練中積澱成為厚重而寶貴的紅色財富。
「紅色後代」:頂著光環仍要面對種種考驗
身為開國領袖毛澤東的唯一嫡孫,年輕的「70後」少將毛新宇最近頗有些繁忙:不僅親赴湖南韶山祭奠祖父,還去參觀中共「一大」會址,又去重訪中共誕生地嘉興南湖、瞻仰紅船……41歲的毛新宇,現任軍事科學院戰爭理論和戰略研究部副部長,副軍職。作為毛澤東的唯一嫡孫,毛新宇僅陪伴了他6年,這在毛新宇看來,是今生最大的遺憾。不過,他仍然認為,爺爺是對自己影響最大的人。於毛新宇而言,縱然家世顯赫、陞遷之路順暢,但頭頂偉人光環的他依然要面對生活的種種考驗。不過,他在接受本報訪問時說,擁有毛澤東思想,再好好地進行學習、研究,那麼,「再大的困難也就不是困難了,對我來說,這是一個永恆的財富。」
葉挺將軍的兒子葉正大是中國首批航空專家,也是中國飛機設計工作的奠基人之一。父子倆一文一武,性格差異大,所走道路也截然不同:雖全部戎裝在身,但一個馳騁疆場、縱橫捭闔,一個甘願將全部身心奉獻科研。葉正大說:「父親一生艱難,對我的人生影響也非常深刻。」提及因國民黨特務在飛機上做手腳而去世的父親,葉正大仍滿面悲慼。在他看來,父親已成為自己人生中永遠的精神財富,那種滿懷豪氣的英雄氣概也已化作自己平凡人生中最純正的底色,亦成為其為國家航空事業默默奉獻的原動力。
與其他「紅色後代」相比,朱德女兒朱敏的成長道路可謂坎坷。先是在國統區當「孤兒」,後又淪為德國法西斯的小囚徒,在殘酷、艱苦的戰爭年代度過了自己的豆蔻年華。現年81歲高齡的朱敏,不僅患有腦血栓,還患有與朱德同樣的糖尿病,眼睛亦因視網膜出血,不能再看書和閱讀。朱敏表示,14歲之前對「父親」一詞毫無概念,此後的歲月與父親在一起的時間也少得可憐,但父親的威嚴、舉手投足間軍人的剛毅與冷靜等等,都是自己在後半生中清醒認識自己的追求、自己價值的坐標。
「紅色後代」們的講述讓記者深切感受到身為偉人後代所肩負的責任,而事實上,從進入政協擔任委員,到積極參政議政,「紅色後代」早已擔負起歷史賦予的神聖使命,走在了中國政治的最前沿。有分析家將「紅色後代」形容為「紅色國寶」,的確,這些「紅色後代」均為各個領域的精英,正在或已經在中國的各條戰線上貢獻著自己的力量。比如,毛新宇被分在政協社會科學界別,朱德元帥的孫子朱和平以空軍指揮學院副院長的身份被分在教育界別,陳毅之子陳昊蘇則以中國人民對外友好協會會長的身份被分在對外友好界別……
在中國歷史上,那些燦若星辰般的中國奠基者們的人生故事,其實不僅是其人生軌跡的簡單記錄,更深層意義,還在於作為一部極具說服力的人生教科書,在多元價值觀不斷碰撞的今天,對現代年輕人以及尚處於人生起跑線上的孩子們而言,是深刻理解上世紀先輩們謀求中華民族獨立和解放、謀求建立共產黨、建立新中國的那段紅色歷史最為寶貴的財富。而今天的「紅色後代」,則為這一概念作出了最好的註腳。
中國十大元帥之一陳毅曾擔任中國外交部部長,為中國的外交工作立下汗馬功勞,半個世紀過去,其子陳昊蘇擔任中國人民對外友好協會會長,繼續為中國的外交事業貢獻力量。在接受本報訪問時提及此,陳昊蘇說:「父親常說在這樣一個偉大的中國革命事業中,他自己能夠發揮的作用是相當有限的。我們作為子女,很希望能夠用自己的工作去延續他的革命生涯。」他表示,父親作為一位外交家,最盼望中國人民在為世界和平奮鬥的事業中能取得更大成就。而在他看來,能夠為中國外交工作奉獻自己,就是在延續父親的追求和夢想。
陳昊蘇還對記者回憶起自己擇校和擇專業的故事。1960年9月,18歲的陳昊蘇面臨對未來發展方向的抉擇,在考大學填報志願時,父親建議他學習工科。在他來看,受父親影響,自己對文學、歷史更感興趣,故認為學文科是一種選擇,但「父親主張我學習工科,他認為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他自己年輕時也是學工科,在成都甲種工業學校讀紡織科,後來認識到舊中國政治腐敗,無法保障科技的進步,所以就投身政治鬥爭。不過,到了我們這一代,父親認為政治問題已經解決,該開始大規模的經濟建設,而這時最缺乏的就是科技人才,所以他鼓勵我學工科。」
於是,陳昊蘇選擇了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無線電物理專業,畢業後進入航天部七機部工作。然而,「文化大革命」期間的1971年,陳昊蘇所在的七機部要求他改行搞政治工作,他又去徵求父親的意見。陳昊蘇說:「父親說這個問題要由我自己決定,他過去認為政治問題已經解決了,但現在看來並不正確,政治上的動盪太頻繁,科技的發展就不可能不受影響。父親告訴我,只要自己把握好,搞政治工作也可以為國家做貢獻,但要踏踏實實埋頭苦幹,不能搞空頭政治。」
陳昊蘇表示,父親一貫的思想就是認為搞政治運動不是好辦法,解決不了實際問題,反而會留下很多後遺症。在他看來,父親主張「正確的政治應該支持技術和業務蓬勃發展,而阻礙技術和業務發展就談不上是正確的政治」是正確的,父親更希望他改行搞政治工作之後能夠記住這一條。陳昊蘇說:「感到欣慰的是,我記住了並且也做到了。」
除了萬里的四子這個身份,萬季飛還是中國貿促會會長,並在2005年獲頒奧地利「大金質勳章」,這是奧地利授予外國商會會長或國際上有特殊影響的外國經濟、企業界人士的最高級勳章。然而與此相比,萬季飛說,父親對我們的教育和鍛煉,他對我們人生的影響,是一筆難得的精神財富,對我們一生都影響至深。
與談起金融危機、中國貿易發展時慷慨激昂、見解獨到不同,談起自己的父親萬里時,萬季飛親切的稱自己的父親為「我們的老人家」。他說,1979年時,父親作為安徽省省委書記赴美國訪問,回來之後老人家跟我聊起來最大的感受就是,我們國家和西方國家有很大的差距,我們國家必須改革開放,迎頭趕上,縮小美國跟中國的差距。
1993年,萬里委員長正式告別工作崗位退休在家,萬季飛講起父親退休後的生活時說,「父親退休後確實是過著一個普通人的生活,我也很難想像,他過去風風火火,一勤勤懇懇、兢兢業業的工作,凡是發現有違反有關規定的時候,或者是工作搞不上去的時候,我還看他發火,發脾氣。」但是,退休以後,萬季飛說,感覺到他現在和以前好像是兩個人。他在職的時候像一個演員,有聲有色;退下來以後,就像一個觀眾一樣,安安靜靜的坐在那兒。他每天有自己的生活、愛好、興趣,打網球、打橋牌,支持台上的工作,從來不發表任何議論。
對於過去的事情,萬季飛說,「他從來不說,不見記者、不見媒體、不寫回憶錄,我就覺得這個老頭好像過去什麼事都沒有發生過一樣。」萬季飛說,父親特別有自己的個性。對過去的歷史,過去的關係從來不議論,他到底對這些事情有什麼想法,好像都埋藏在心中了,這一點確實是很遺憾。
「紅色後代」開微博成時尚關注國家發展
記者在採訪中發現,「紅色後代」們在傳承和發揚父輩優良作風以及開拓精神的同時,亦緊跟時代脈搏,在生活和工作中融入現代元素。開微博,並及時更新、及時回帖,在這些「紅色後代」中漸成時尚。記者搜索還發現,他們能夠與網友很好地互動,盡顯平易近人作風,而他們在微博裡更多還是分享父輩們的創業故事和勵志故事,關注的話題則更多為國家的長遠發展、百姓的日常生活。
據不完全統計,截至目前,已有毛澤東嫡孫毛新宇、胡耀邦之子胡德平等逾30位共和國先驅之後開通了微博。其中,毛新宇可謂「一馬當先」,最先開通了微博。去年12月4日,以軍事科學院戰爭理論和戰略研究部副部長的身份,毛新宇通過了微博的實名認證,隨後,他發佈第一條微博:「大家好,我是毛新宇。」該微博迅速引發網絡關注熱潮,僅一天時間,其粉絲已超過3萬。在微博中,毛新宇分享了爺爺毛澤東的舊照片及其名作《沁園春雪》等。
蕭鋒將軍之女蕭南溪亦在微博中分享了父親參加飛奪瀘定橋、四渡赤水、湘江決戰等戰鬥細節。她記錄到,「我的父親沒有上過一天正規學校,卻寫了64年日記,《長征日記》成為了我軍記錄長征最完整的個人記載。」
記者發現,「紅色後代」們大多幼時艱辛,很多都經歷過戰火紛飛、內戰連年的年代,對於今天的美好生活,他們極為珍惜,故此,他們關注的話題,也均為國家發展、百姓蒼生的問題。胡德平就在微博中記錄道:「我覺得改革開放以後,中國人的思想解放反映在方方面面,其中一個方面對於我來說,就是我們對經濟領域中的許多經濟範疇,經濟概念有了明確認識。」
有分析認為,開國元勳的後代如今已掀開神秘面紗,融入進普通百姓中,開通微博,與廣大網民直接互動,這不僅是一個讓公眾瞭解他們的窗口,亦是他們向外界傳遞情感、發揚父輩精神的絕佳平台。
記者手記:「紅色後代」的低調隨和折射中國國際姿態
採訪了多位開國元勳的後代,在這些被外界親切稱為「紅色後代」的身上,記者絲毫未見霸氣、官氣和矯揉造作,這種親民作風令人深深感動。事實上,他們的特殊身世令他們承載了數倍於常人的責任和義務,然而時至今日,事實可以證明,他們不僅已經承擔起歷史賦予的特殊使命,還進一步將其發揚光大。而他們身上所體現的低調隨和、謙遜待人,其實也正暗合了今日的中國在國際上所彰顯的低調務實與和平崛起的姿態。
低調隨和,是一種人生境界,亦是一種人格魅力。毛澤東的女兒李敏說:「父親教育我們要夾著尾巴做人。」或許,這正為「紅色後代」們身上所展現的「低調」做出了最好的詮釋,少說多做、求真務實:在做事上,踏踏實實、兢兢業業;在做人上,謙虛謹慎、甘於奉獻。今天的「紅色後代」不但未辜負父輩們的期望,反而將這種精神發揮到極致,終成為各條戰線上的精英,並依然默默奉獻著。
古人云:「以銅為鑒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鑒可以知興衰,以人為鑒可以知得失。」其實,「紅色後代」的低調隨和正是一面鏡子,一方面映照出今日中國在國際上所彰顯的姿態,另一方面也體現出中國政治的開放和透明。正如有政情觀察家就此分析指,開國元勳後代在公眾和媒體面前露面增多,將成未來一大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