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首頁 > 即時新聞 > 即時香港 > 正文
【打印】   【評論】   【推薦】  【關閉】  

港人幣離岸市場發展迅猛


http://news.wenweipo.com   [2011-07-07]    我要評論

但隨著香港巿面上越來越多的人民幣流通以及香港人民幣存款升勢快於港元,一些人士開始擔心會出現所謂的「貨幣替代」風險,即港元逐漸被人民幣所替代,港元被「邊緣化」。張穎對此不以為然。她說,從理論上講,所謂「貨幣替代」是指在開放經濟環境下本國/地區居民由於對本幣幣值穩定失去信心、或本幣資產收益率相對較低時大量兌換並持有外幣,進而發生外幣在本國/地區大量流通或本國/地區資金大量外流的一種「良幣驅逐劣幣」現象。如在拉美,美元替代當地貨幣的現象就較嚴重。

張穎的判斷是,從中短期看,有關港元被人民幣替代的擔心應屬多慮。首先,人民幣消費占香港整體私人消費的比重仍較低。2010年內地訪港旅客達2268.4萬人次,佔整體訪港旅客的比重高達63%,當年內地遊客在港消費總開支為1129.68億港元,相當於香港整體私人消費開支的10.4%。這顯示,即使內地來港遊客全部以人民幣消費,所佔比重也較低;且香港商戶並未對港元失去信心,亦沒有在與香港本地交易時要求不用港幣而以人民幣作為支付。與此同時,香港法定紙幣和硬幣流通量從2003年7月底內地開始「自由行」時的1302億港元持續上升至2011年4月的2505億港元,港幣流通量年均約8.6%的增幅大大快於之前8年平均6.4%的增幅。

其次,人民幣存款占香港總存款的比重仍較低。香港作為重要的國際金融中心,銀行體系吸收了大量外幣存款。2004年1月,所有外幣和美元占香港總存款的比重分別為45.6%和30.9%,2011年4月這兩項比重分別為49.2%和29.9%,而同期人民幣存款所佔比重則從零上升至8.5%。張穎說,美元占香港總存款的比重早已達到30%的水平,卻一直未發生貨幣替代;即使若干年後人民幣存款也達到美元存款所佔比重,相信也不會發生貨幣替代。且香港人民幣存款上升速度會受到三個因素的制約:一是一旦人民幣單邊升值的市場預期逐漸削弱甚至逆轉,香港人民幣存款升速可能會有所放緩;二是人民幣國際化的道路仍較漫長,由內地企業進口付匯而形成的香港人民幣存款達到一定水平後會相對穩定;三是內地代理行模式在人民幣跨境貿易結算中的作用會日益增強,對香港人民幣資金會產生一定分流作用。

此外,市場機制有助於緩和香港銀行體系面臨的「貨幣錯配」挑戰。據分析,在人民幣持續單邊升值、人民幣利率高於美元/港元利率的背景下,估計香港銀行體系面臨的「貨幣錯配」挑戰仍會持續,直至市場機制發生作用:一是香港市場的港元和美元資金成本和貸款利率上升,與人民幣資金成本和貸款利率相近,加上香港人民幣貸款利率低於內地,從而使企業增加對人民幣貿易融資的需求,這種趨勢目前已開始出現;二是人民幣匯率出現雙向波動,繼而降低對沖匯率風險的成本,使香港銀行可把人民幣資金通過交叉貨幣調換轉化為非人民幣貸款。不過,香港銀行業仍需管理好「貨幣錯配」可能產生的流動性風險。

從長期看,隨著人民幣自由兌換程度、內地資本市場開放程度、利率、匯率形成機制的市場化程度達到較高水平,人民幣成為國際儲備貨幣,港幣與人民幣的關係將有更廣闊的空間。而在此過程中,香港可成為人民幣國際化低風險的試驗田。(來源:中新網)



上一頁12

      責任編輯:Winnie
重啟匯改滿周年 人幣升值超5%      [2011-06-17]
港金管局:為全球提供人幣業務服務      [2011-06-16]
人幣存款破5000億 香港憂「貨幣替代」      [2011-05-31]
原外管局官:人幣無干預恐升60%      [2011-05-31]
人幣對美元匯率連續四日創新高      [2011-05-31]
金管局:人幣不會取代港元      [2011-05-31]
人幣對美元匯率連創新高      [2011-05-30]
陳家強:人幣國際化助增話語權      [2011-05-29]
人幣離岸中心 星港紐倫欲分羹      [2011-05-27]
李小加倡允人幣在港認購人幣新股      [2011-0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