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首頁 > 即時新聞 > 即時中國 > 正文
【打印】   【評論】   【推薦】  【關閉】  

三公預算普減 教育部不降反漲


http://news.wenweipo.com   [2011-07-09]    我要評論

劉尚希表示,從匯總三項的總數來說,壓縮的趨勢是存在的,但是幅度的大小確實需要參照系來進行比較分析,不能簡單說多了還是少了。從分項比較,公費出國不降反而多了2億多元,這是因為,今年以來外交活動和國際交流增加,有的交流活動不能因為省錢一味壓縮。但是,在公務用車方面,卻是一定要避免奢侈,是需要進一步大幅壓縮的,因此壓縮幅度達到2.5億元,總體來講,這個方向是對的。

反應

應行政問責「爽約者」

「我相信多數部門的三公數字已經出來了,但是各部門沒有按照國務院的要求於6月底公佈,可能存在一種從眾心理,互相抻著。」針對多部門爽約的情況,律師李勁松有自己的看法。此前,他曾向多個中央部委申請公開三公經費。

李勁松認為,最先公佈三公費用的三個部門,即科技部、中國工程院、國家文物局均是「清水衙門」,或者說可能是三公費用不多又管理較為嚴格的部門,而公眾較為關註的一些關鍵部門卻遲遲不露面。「可能有的部門會擔心公佈三公費用後,會受到公眾或者專業人士的分析評判甚至惹麻煩,」李勁松認為,「為了避免這種裸奔的尷尬,出於自我保護的原因,會採取拖的措施。」

李勁松認為,國務院三令五申要求各部門公開三公費用,並非是公開給領導看,而是國務院的一種接受公眾監督的決心,態度非常堅決,就是要讓各部門的情況暴露在陽光下,用公開來促公正,用透明來促廉明。這種姿態受到社會讚揚和肯定。但大多數部門對於國務院的要求遲遲難以落實,其執行力受到質疑。

如何避免「爽約」一再發生?對此,李勁松稱,除了有關部門的主觀因素以外,在程序上對此措施缺少懲罰機制也是原因之一。因此李勁松建議,對於在規定時間無法落實的相關部門要採取行政問責,徹底杜絕其「法不責眾」的心態。



上一頁123

      責任編輯:Rosemary
紅十字會去年三公經費152萬      [2011-07-20]
住建部曬「三公經費」 今年接待費預算不足14萬      [2011-07-19]
近7成中央部門「三公經費」延期公佈      [2011-07-18]
專家吁公佈「三公經費」人均數      [2011-07-18]
近30部委公佈三公經費 扎堆周末顯技巧      [2011-07-18]
水利部三公經費 八成用於養車      [2011-07-18]
多部門三公經費不降反升 財政部增幅近14%居首      [2011-07-17]
近九成中央部門逾期未公佈三公經費      [2011-07-17]
香港「三公經費」細到一張紙      [2011-07-17]
下周或迎「三公經費」公佈高峰      [2011-0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