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據解放日報報道,菅直人以辭職為誘餌度過了「內閣不信任案」的危機,然後又以三法案通過為條件答應在8月末之前辭職。但還沒等「倒閣派」回味過來,菅直人又釋放了要在10月10日訪華參加辛亥革命100週年紀念活動的信息。那麼,菅直人何以出爾反爾,他到底想做什麼,只是因為貪戀權位嗎?事情未必如此簡單。
去年,菅直人之所以能夠成為首相,是因為民主黨內「反小澤」勢力無法推出合適的人選,才抬出了他這個已經被邊緣化的人物作為代表對抗小澤。另外,菅直人與「反小澤」派還有一個默契即在外交上回歸日美協調主義,但是,市民運動出身的左派菅直人與「反小澤」派前原誠司在外交上的基本立場是有差異的。當「反小澤」派玩釣魚島牌失手之後,菅直人便開始擺脫政治傀儡的狀況,而此時黨內要他讓出權力的動向也越來越明顯。不過,大地震讓他躲過了政治獻金案,黨內外聯合演出的「內閣不信任案」的失敗又讓他度過了一場政治危機。如今,法律程序已經沒有辦法迫使他下台了。
儘管核洩漏的處理不當讓菅直人威信掃地,但是「棄核電」的國內外大趨勢卻又一次讓他看到了政治前途的曙光。也就是說,逐步削減和最終廢止核電站,成了菅直人的政治抓手。他的這個構想不但讓東京電力公司遭受損失,核電站的推動者——自民黨議員也將受到打擊,就連民主黨內曾經擁戴他的人也感到了威脅,這就是6月初「內閣不信任案」被提出的基本背景。但是,菅直人在被稱為「日本比爾·蓋茨」的孫正義的支持下開始推行可再生能源特別措施法案,他向所有反對者表明,如果包括可再生能源特別措施法案在內的三個法案獲得國會通過,他將在8月末之前辭職,從而給黨內外的對手出了難題,也使自己在這場政治鬥爭中掌握了主動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