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靠技術創新提高生產率
儘管在與美國的物價對比中,中國部分商品的價格確實較高。但是正是由於美國跨國公司長期以來大量採購中國的廉價產品,才造就了美國持久的「低通脹」,維持著美國較低的物價水平。
留學美國的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副教授聶輝華對此深有感觸。他表示,自1990年到2000年,美國幾乎實現「零通脹」,自2000年至2010年,其CPI指數也一直在2%上下浮動,使得美國在經濟高速發展、個人收入逐年提高的同時始終維持著「低通脹」。然而,包括此輪通脹在內,中國近20年來共經歷了四輪高通脹,這意味著我國貨幣的購買力在不斷下降,導致物價水平不斷提高。
業內人士表示,隨著通脹拐點的到來,未來我國物價水平將保持穩定,四季度CPI或有所下降,物價也將回歸到合理的範圍內。專家同時表示,物價背後更深層次的問題是國家經濟發展路徑的選擇,要從根本上解決物價高企的問題,還得從轉變我國經濟發展方式、調整經濟結構入手。
「隨著近年來勞動力工資不斷提升,人民幣升值、通脹壓力的加大,企業開始把工廠轉移到生產成本更低的地方。」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國際經濟系主任劉元春分析說,這種產業轉移使中國喪失低成本競爭優勢。同時,由於中國現階段生產率比較低,勞動者的收入難以提高,而商品價格卻不斷增高。要轉變這種經濟發展方式,關鍵是要依靠技術的創新和生產率的提高,在維持產品價格穩定的同時,大幅提高勞動者收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