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塞俄比亞的人均收入僅有中國的十分之一,每年得到的援助為16億美元,儘管按照13億人口的標准來衡量,中國所占外國援助的份額比大多數國家都小。伊拉克得到的捐助就有94.62億美元,而阿富汗得到的援助為34.75億美元。
自從1979年以來,對華援助已經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當時中國與西方世界隔絕了30年,剛剛從封閉中走出來。根據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提供的數據顯示,當年中國接受的外國援助僅有微不足道的431萬美元。
目前,中國每年從日本接受的援助纍計達到12億美元,德國提供的援助為6億美元,法國和英國緊隨其後。
2008年,美國對華援助為6500萬美元,主要用於推廣安全核能源、健康、人權和救災等項目。尼克松中心的中國問題專家唐安竹(Drew Thompson)表示,華盛頓方面提供的援助金額如此之少,是因為美國依然維持製裁政策。
中國也是世界銀行的最大貸款國,每年貸款金額約為15億美元。
仍有2億貧困人口
外界質疑中國在取得巨大的經濟進步後是否還需要外國的援助,中國商務部表示,中國依然是一個發展中國家,擁有2億貧困人口,面臨巨大的環境和能源挑戰。
當前的爭論焦點在於,中國、印度和巴西等中等收入國家面臨著解決貧困問題的挑戰,這些國家的經濟增長勢頭強勁,但是財富的分配並不平等。中國僅次於美國擁有全球第二多的億萬富翁,但是去年中國的人均收入僅有3600美元。
英國薩塞克斯大學發展研究所研究員安迪 薩姆納(Andy Sumner)表示,在全世界13億貧困人口中,約有四分之三目前都居住在中等收入國家。
薩姆納表示,自從1990年以來,情況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當時全球有93%的貧困人口都生活在低收入國家。這引發了一個問題,誰該來幫助這些地區的窮人:他們自己的政府還是海外捐助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