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盟個別國家和中國之間關於領土和海洋權益的爭議是客觀事實。每一寸領土都是神聖的,對小國如此,對大國也一樣。不管問題本身有多敏感,但並不可怕,更不會成為一個死結。通過非和平手段解決領土爭端的時代已經過去。早在60年前法國和德國就通過推動建立歐洲煤鋼共同體了結歷史宿怨,並在此基礎上逐步探索出歐洲一體化道路。富有智慧的亞洲國家同樣有能力切實維護南海穩定,將南海建設成為和平之海、友誼之海、合作之海,早日徹底消除南海爭端。
在南海問題上,中國的立場是一貫的,也是鮮明的。上世紀80年代,中國就提出「擱置爭議,共同開發」的主張。中國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
和平協商共同解決這一原則立場,源自中國的時代觀。基於和平、發展是當今時代兩大主題的判斷,鄧小平開創了改革開放偉業。牢牢把握和平、發展、合作的時代潮流,中國堅定不移地走在和平發展道路上。經濟發展的巨大成就不僅壯大了中國的綜合國力,同時也讓中國人的心胸更加開闊、處理複雜問題時更有耐心,「睦鄰、安鄰、富鄰」周邊外交政策已經成為中國外交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
2002年達成的《南海各方行為宣言》之所以是一個好文件,首先是因為中國和東盟成員國強烈意識到,解決南海問題需要和平、友好與和諧的環境,需要為解決分歧和爭議創造有利條件。各方在文件中明確承諾,在平等和相互尊重的基礎上探討建立信任的途徑。近10年來,中國積極推進落實《南海各方行為宣言》及後續行動進程,力爭盡早取得實質性進展。遺憾的是,個別國家並未對此予以配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