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在2011香港書展招待酒會上,香港各界人士向「年度作家」西西(左)致敬。
在展場內,書展導覽圖也非常細緻,各類重點活動都詳細地附錄於上。由於近年入場的外地讀者持續增加,貿發局今年單獨設立了訪港人士售票處;各種指示標牌極其清晰、實用,還設有專門的「失散人士等候處」。一些規模較大的攤位,則設立多個收銀處,出版社員工舉著高高的標牌,提醒購書者挑最短的隊伍排隊付款。在各個演講廳前,均有工作人員和義工引導報名者有序排隊,還根據場地實際情況安排入場的非報名者。
儘管如此,每年的香港書展還是被一些謹慎者和悲觀者視為一年一周的「短暫的虛假文化繁榮」,因為香港人大多平時不買書,只在書展期間拖著拉桿箱來大採購。這也讓主辦方更加迫切地認識到,自己需要持續不斷地致力於提升這座城市的文化品位,而馬家輝、梁文道等香港知名文化人為了使書展走近公眾也不遺餘力。
在梁文道的積極參與下,今年書展開始嘗試舉辦「經典讀書會」,邀請劉細良、周保松和廖偉棠、馬家輝等知名學者、作家,與讀者就史景遷《前朝夢憶:張岱的浮華與蒼涼》、羅爾斯《正義論》、《像一塊滾石》、蘇珊·桑塔格《論攝影》等厚重之作進行文本細讀。這幾項活動都限定報名名額為20人,明文要求「參加者出席前必須先行閱讀指定書目,以便研討」。
這些寄托著主辦方良苦用心的活動,也給前來參加書展的一些資深編輯留下了深刻印象。
「這次竟然請出了幾位平時不怎麼出來的人物,如西西、林青霞、黃碧雲等人。」廣西師大出版社總編輯劉瑞琳說,「除了書的開放性,不做秀、不走形式也是香港書展最有價值的地方。我們的書展往往有太多大而不當的官方宣傳,同時,又有太多無節制不負責任的商業炒作。秀,可以,但是要專業。出版要像出版,要靠書說話,靠作家說話。」 |